二战中德军缴获的很多武器装备,他们是怎么处理的?都销毁了吗?
二战中德国确实缴获了很多的武器,在二战的初期德国占领了很多地区,这些占领国或者地区的仓库里面堆放着大量的武器弹药,这些武器弹药有的是可以直接用在德国的武器里面的,有的则和德国制造的武器不同,面对这样的情况,德军在占领区首先会进行一个甄别,适合自己军队使用的武器装备就直接拿来使用,装备二线部队或者地方治安部队,一般不会装备在一线部队身上。主要是出于后勤的考虑,毕竟一个部队的武器弹药如果不统一,有很多国家生产的不同型号和制式的武器的话,将会带来很大的后勤压力。所以最初德军是这样处理的,至于无法使用的武器装备那就好办了,直接原地销毁,免得流出去被反抗力量或者游击队所获取。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
德军士兵使用了缴获的苏军武器
德军使用主要步兵武器
二战中德国步兵主要使用的武器装备有以下几种:
mp38冲锋枪
MP38冲锋枪
MP38式9MM冲锋枪是德国埃尔马兵工厂为满足装甲部队和伞兵部队的需要,于1938年生产的,同年部队列装,取名为MP38式。1939年对MP38式进行了改进,改进后命名为MP38/40式。后来,为了简化加工工艺和降低成本,又对MP38/40式作了几次改进,其改进型分别称为MP40/I式、MP40/II式等系列冲锋枪。在1940-1944间,共生产了1037400支MP40式冲锋枪,直到20世纪60年代仍有一些国家使用这种枪。
毛瑟98K步枪
毛瑟98k步枪
1935年德国正式采用Kar98k毛瑟步枪,成为德军的制式步枪,一直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98k的特征:除了标准毛瑟步枪的刺刀座、叶片保险、分岔左枪栓闭锁榫和弹壳片外,还有在左侧的枪背带、准星护罩、下弯式拉机柄、枪托在拉机柄头位置有对应凹槽、枪托中间有供分解撞针用的金属洞等。其间经过多次设计更改,部分零部件制造采用冲压、焊接工艺,大多是为了易于生产,例如枪托底部在1944年改为罩杯式冲压组件;前护箍由切削件改为点焊;弹仓底部及护弓也改成冲压钢板。一般而言,1944年之后制造的98k,因为战争形势的转变,质量也每况愈下。
鲁格尔手枪
鲁格尔手枪
该枪于1908年问世,装备德军达30多年,由乔治·鲁格设计,与以往手枪不同的是:采用手动保险反位,重心置后,使枪管重量减轻,平衡性能好,其瞄准基线即全枪长度,从而提高射击精度,在旁边燕尾槽上有可调的防折射准星,此枪有多种派生枪。
德军使用中的MG42机枪
MG42机枪
MG-42通用机枪,最大的特点就是射速极快,被称为“希特勒的电锯”。MG-42通用机枪为纳粹德国于1942年研发并且就役,基本上是依照使用7.92×57mm毛瑟步枪弹的武器作为开发依据,并且准备取代MG34通用机枪,。
二战中美军士兵对于MG42最为刻骨的印象,就是它的枪声,MG42机枪射速每分钟最低1200发,最高1500发,而机枪射速超过每分钟1000发以后,人就无法分辨单个的枪声,MG42射击声不是如同捷克式或者勃朗宁机枪的“哒哒哒”声,而是类似高速转动的电锯的“嗤嗤嗤”声。盟军老兵最不愿意听到的就是这种恶魔般的声音,对于他们来说,这个声音就是死神的声音,因为MG42的高射速,射手每次扣动一下扳机的短点射,就可以射出12到15发子弹,如果一个不幸的士兵被MG42射击,那么他一瞬间就会中弹数发,活命的可能微乎其微,实战中,MG42因为其高射速,不但对付小股目标游刃有余,对付集团目标的也是非常有效的。
苏军的波波沙冲锋枪
二战中后期德军对缴获武器的处理
德军在二战中后期,物资开始紧张,很多国内的大型兵工厂都受到了盟军空军的空袭,在轰炸中损失巨大,因而它的武器生产效率大大下降,导致了前线的部队装备和补给开始不足有时甚至很困难。面对这样的情况德军不得不在前线交战中收集敌军使用的性能比较好的武器,如苏德前线战斗中苏军使用的波波沙冲锋枪,还有苏军的反坦克武器,以及大量装备苏军的T34型坦克,对其进行一定的改造,装备上德国的一些武器,就直接拉到前线进行作战了。
至于在占领区发现的新的装备仓库等地方,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把它给销毁了,而是直接运送到相关的武器装备工厂对其进行改造,实在是毁坏的不能使用和改造的武器装备则直接送到钢铁厂进行回炉,然后利用这些钢铁重新制造出新的武器装备来。因为到了后期德军的武器装备已经严重不足了,前线的士兵所拥有的弹药有时连一场战斗都无法坚持,弹药的消耗是非常快的,只能从敌军的身上缴获再重新投入使用。有的士兵则直接使用敌人的武器,不再使用德制的武器,因为弹药很难获取了。
综上所述,在二战中德军缴获的敌军武器装备,在初期是一般销毁的,到了中后期因为本身的资源已经不足了,只能对所缴获的武器装备进行改造,重新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