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最前線/三大因素 衝擊法遵合規
本月云林县斗六市的一处新建厂房,外围鹰架倒塌后击中员工,造成二死三伤的不幸重大意外。主管机关初步勘查后发现两大缺失:一是鹰架的壁连座未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材质(CNS4750镀芯钢管),二是外墙模板与施工架未依预估最大负荷载重进行设计。职安署依照《职业安全卫生法》第6条第1项规定的最高罚额,向营造公司裁罚30万元。
「合规」一直是企业运作的「最低标准」,多数企业在没有发生意外之前,也都认为自身运作是符合规定的。但是为何在实务运作上,不时发生明显违规事件,并付出沉重的代价?以上述事件为例,「未使用标准材质」以及「未依规定设计」只是触发意外发生的各别原因,如同冰山浮在水面上看得到的一角。
然而暗藏在水面下、占大部分体积的冰山,意指问题真正的「系统性原因」,是管理者需要从源头去正视的。而「法遵合规(compliance)」未落实的系统性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类。
首先是「适用性法规」的完整掌握愈来愈不容易。近年来产业界ESG、ESH意识擡头,政府部门针对永续议题的监管力道加大,国际供应链也有更多具体的要求,加速驱动法令规范的修订。企业内负责法规鉴别与查核的部门,若是对产业法规没有相当的熟稔,或是使用法规资料库等数位工具,很容易遗漏源头法规的增减及异动。
其次,法规鉴别活动的规划、执行、审核及追踪改善,多数公司缺乏一个系统化的流程。由于法条数量多、内容繁杂,在使用传统文书工具(如Excel试算表)的情况下,不仅跨部门协作的效率不彰,「法规鉴别历程」的宝贵资料未能妥善保存,此为「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亟待加强的一环。
第三,高层主管的强力支持,才是建立合规文化、迈向永续经营的关键。有时企业太过轻忽合规需要投入的人力、资源,仅交由少数执行者做稽核把关的动作。
事实上,建立一套合规系统(如软体工具)并不是最主要的费用支出来源,而是在公司政策的支持下,确实将合规所需要的运作体系,落实到每一个部门的运作,而非稽核单位的例行公事。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