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暴動挑對立 恐助長極右派
法国警方二日在巴黎使用催泪瓦斯应对群众,迫使示威者逃离;当晚已是十七岁北非裔少年遭警枪杀后的第六夜,但冲突仍持续。(法新社)
十七岁北非裔法籍青少年奈尔六月廿七日遭警察射杀一案,引发法国全国性暴动。英国「金融时报」日前报导,这又一次凸显,当前政治两极化愈演愈烈之际,法国严重而且尖锐的社会紧张。
该报导认为,这次一连串的抗议活动证明,法国贫困、族裔混杂的社区,仍充满对社会不公、族裔歧视以及自觉遭国家抛弃的不满,使这类社区至今依然是法国社会火药桶。
奈尔之死引发的犯罪与脱序虽令人震惊,却仍不及二○○五年暴动时的规模,当时延烧三周之久,一万多辆汽车遭纵火、逾二三○栋公共建筑物受损。故可以理解法国当局深恐此次重蹈覆辙,而且二○○五年及这次事件的导火线,都是「非白人」青少年因逃避员警拦查。尤其社群媒体的力量今非昔比,能够将局部的骚乱传播出去。另外,法国的极右翼势力也更强大。诸多法国民众担忧「二○○五年全国暴动」卷土重来,「二○○五年梦魇」一词于六月廿九出现在法国各主要媒体。
此次暴动提醒法国国内较贫穷地区根深柢固的经社问题,还有政府长久以来的漠视。自法国总统马克宏二○一七年就任以来,虽已有所进展,特别是达成整体失业率和青年失业率下降。但根深柢固的贫穷、犯罪、种族歧视和教育表现不佳等问题,仍有待政府关注,即使公共财政吃紧,仍需挹注资源。马克宏曾矢言对较贫困地区推动「区二○三○」(Quartiers 2030)计划,但迄今进展缓慢。
丛生的社会问题不能合理化恣意的暴力行为,部分年轻人因奈尔之死而义愤地在街头与警方打斗。然而,有些则不过是享受随之而来的快感刺激,甚至更喜欢分享其暴行至社群媒体。暴动持续愈久,法国政府就愈难不采取更强硬的手段。若动乱蔓延,恐使极右派势力渔翁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