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学者转任法官 恐成近亲繁殖
司法院为了要落实「司改国是会议」决议,推动学者转任法官新制度,但多数法官认为,让没有经验的学者转任审判工作,才是真正的「奶嘴法官」,无益民众。图为2017年,蔡英文总统主持「总统府司法改革国是会议总结会议」。(总统府提供)
司法院表示为了要落实「司改国是会议」决议,增加法官进用方式,推动学者转任法官新制度,但多数法官认为,这样的司改政策会成为特定法学派「近亲繁殖」的工具,让没有经验的学者转任审判工作,才是真正的「奶嘴法官」,无益民众,是失败的司改政策。
法官论坛日前有人转贴司法院的讯息,内容为只要是法律系毕业,曾任大学专任教授、副教授或助理教授6年以上,通过资格考及遴选后,经过法官学院训练,明年就可进入审判机关担任法官,但该贴文至今无人附和。
多名资深法官举例,大学应届毕业生如果没有意外,在隔年司法官考试合格后,需先经司法官学院受训2年,最早约25岁左右开始分发,依法需担任候补法官5年,再试署法官1年,在很顺利的情形下,须审过约莫600件案件后,才可能在31岁取得实任法官资格。
这些法官指出,以学者转任法官来看,没有丰富的诉讼指挥经验,却可以在短暂的法官学院受训后,到法庭上审理案件,一定会状况连连。先前许多没有司法实务经验的法官,就被外界讥为奶嘴法官,难道学者转任会更有审判经验吗?
他们质疑,学者转任法官的遴选委员会,法官及检察官及律师代表,都是先经司法院院长挑出人选再送该领域进行选举,社会公正人士6人则是直接由司法院院长遴聘,这样的组织有多元的意义吗?
有人批评,NCC主委陈耀祥也曾任大学助理教授,如果他又有意愿转任高等行政法院法官,司法院的法官遴选委员会也让他担任法官,未来人民告政府的官司,民众会相信其审判公正性吗。
法界人士更忧心,学者转任法官恐造成法界派系门生,互相拉拔进用的小圈圈,让决定权系于司法权贵。近年法官学院历任院长吕太郎、周占春,都是理念相同的人,找来的讲师也都是司法界的自己人,会不会因此造成法官受训后,成为另种一言堂的思想改造。
另外,多数基层法官表示,每天为了司法改革开启的新增案件,累到案件办不完,但司法院又要求法院院长抽阅法官裁判书,又要法官去心理健康咨商,如今又说要找学者来当法官,司法院不解决案量问题,只会不切实际的作秀与公关宣传,这样的司法改革让人麻木,也让人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