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意点火,德国“买单”?

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带来的反噬作用还在不断扩大,双方的交锋仍然在继续。

10月8日,商务部发布公告称,中方依法决定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同时,中方正在研究提高进口大排量燃油车关税等措施。

此外,商务部还贴出了各公司倾销幅度“黑名单”,法国的轩尼诗公司、法国联合干邑公司、法国葡萄烈性商贸公司、法国卡慕公司、法国大酒窖股份有限公司等等众多法国企业都在其中。

业内人士指出,白兰地酒是法国的重要传统产业,99%以上的欧洲进口白兰地来自法国,此次针对白兰地采取的反制措施可以说是一次精准的打击,更是向投出加征关税“赞成票”的法国释放出了一个明确信号,那就是任何损害中方利益的行为都会受到严厉的反击。鼓吹加征关税的法国看似是躲在欧盟这棵大树的背后,但实际上也躲不过这颗命中眉心的“子弹”。

欧盟各国对华电动车加征关税投票结果

此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斌曾强调,有关调整建议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和市场经济原则,“与某些国家和地区采取的保护主义措施有着本质区别”。

并且,贸易专家还预测,这只是第一轮反击,中欧已经进入了“一边回击一边谈判”的阶段,在未来猪肉、乳制品等欧盟支柱产业也可能面临来自中国的更加严格的审查。据悉,欧盟在2023年对中国的猪肉、乳制品和白兰地出口总额达到约100亿美元。而中国采取反制措施的产品选择将精准打击到不同的供应国,而这些潜在反击主要“命中”那些支持加征关税的欧盟国家。

中国已经展开调查的欧盟进口产品以及主要供应国的投票情况

如果说中国即将进行的对于欧盟农产品的打击是直击各国要害,那么其正在研究的关于大排量燃油车的关税增收则是一记全面的回击。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2.5升及以上汽油乘用车进口量为11.92万辆,在乘用车进口量中所占比例超过30%。有分析人士对汽车预言家表示,德国汽车工业高度依赖中国市场和产业链,目前大排量燃油车对华出口量大的主要是德系品牌,如BBA、保时捷等豪华品牌,而法国和意大利的汽车产品对华出口量较少,因此其可能受到的影响也较小。

虽然反击措施看似是打击法国和意大利的大排量跑车,但由于贸易额的差距悬殊,德国即使是投出了“反对票”,却不得不和欧盟这艘大船的整体利益捆绑。因此,有业内人士调侃未来的局面很有可能是“法意放火,德国买单”,德国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

有统计数据显示,在2023年欧盟各国家对中国出口额中,德国向中国出口额为1060亿美元,而2023年中国自欧洲进口商品总值超过4983亿美元,也就是说,德国占据了欧盟出口总额的五分之一,其中乘用车出口更是占据了大头。

而中国这一可能打出的“反击牌”所涉及的金额数量远远超过法国和意大利对中国出口农产品、奢侈品和服装等产品的总和。据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德国出口至中国的乘用车价值151亿欧元,德国汽车供应商向中国出口的零部件价值112亿欧。

同时,该协会也指出德国汽车制造商向中国出口了216299辆汽车,其中约三分之一发动机排量是超过2.5升的产品;此外,德国制造商在欧盟的工厂(斯洛伐克、奥地利、意大利)还向中国出口了约48000辆发动机排量超过2.5升的产品。如果针对大排量燃油车的反制措施落地,那么中国汽车市场最为亲密的盟友的德国也将成为无辜躺枪的“牺牲品”。

在分析人士看来,中国针对大排量燃油车增加关税的措施看似是只让法国和意大利受到了“轻伤”,但却是切切实实地拿捏住了欧洲出口的“命脉”,甚至可以理解为挟德国汽车产业来钳制欧盟,而从欧盟此前的投票也可以看出,其内部的对华策略本身就存在着矛盾和分歧,各个成员国也有着自己的“小算盘”。

值得一提的是,多家跨国车企也对欧盟委员会此举表达反对或不满。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欧盟批准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口征收关税为“对欧洲汽车工业的致命信号”,欧中需要迅速找到解决方案,以防止一场最终只有输家的贸易冲突。”德国梅赛德斯-奔驰集团的发言人表示:反补贴关税会长远地削弱一个行业的竞争力。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将给各方带来繁荣、增长和创新。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奥博穆也表示:“不应该是惩罚性关税,应该给予在欧洲投资的中国车企相应的优惠。那些在欧洲本地投资并给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同时与当地公司合作的中国企业应该在关税方面获得相应的优惠。”这也表明了德国车企依然坚定的看好中国市场。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欧盟的关税政策本质上是为了自己的政治目标和经济利益,希望迫使中国企业在欧洲建厂并且实现经济转让,这早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中国企业也不可能乖乖就范。

而关于双方下一步的切磋和谈判,业内也有诸多的猜测。在专家看来,尽管欧盟委员会在草案中留了与中方继续谈判的口子,但双方达成协议的可能性相当低,而一旦谈判失败,中方势必会采取更大规模的反制措施。也有专家指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并不会因为加征关税政策而停滞不前,既然迈不过贸易壁垒的高墙,中国汽车企业也可以选择加速“反向合资”,凭借自身的电动化、智能化技术优势以及成本优势推动德系合资车品牌打造具有足够竞争力的电动车,以此撬动欧洲汽车市场。

可以预见的是,无论是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还是中国的反制措施都会对双方的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而合作共赢才是中欧贸易关系的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