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管理创新

从经济学角度看,新质生产力是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具有变革性和创新性的生产力要素或形态。既是科学技术进步与生产方式、经济结构、社会制度创新相结合的具体体现,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不能忽视以企业为主体的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是组织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以管理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可以更好地提升行业企业的创新动力和能力,加快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在我国面临经济社会转型机遇和挑战的背景下,这一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通过管理创新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人才。没有人力资源的积累和跃升,没有一支与科技进步、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就无法形成新质生产力。

在行业中,以企业为主体的管理创新就是要创新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厚植人力资源综合竞争力,推动企业创新主体从企业家向全体员工转变。这不仅有助于吸引与工作岗位相匹配的高素质人才,还能大幅度提高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业能力。通过管理创新提高各类人才的工作能力,有利于激发内生动力,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通过管理创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模型等技术日益普及,行业内的竞争合作关系更加密切,线性的市场关系逐渐被平台化、生态化市场取代,传统的组织结构难以满足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

管理创新倒逼重构组织与组织的关系,使之由层级关系转变为价值创造;重构客户与组织的关系,使之由市场关系转变为共创共生;重构环境与组织的关系,让组织内部形态和主体从单一变为多元。组织创新有助于行业企业从规模化生产向柔性化生产转型,满足市场差异化消费需求;能够更加突出科技创新及科研人员的重要性,更好地为组织赋能。

通过管理创新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大量的科研投入、持续的科技创新和不断地试错迭代,具有较高风险和不确定性,需要行业企业为此制定完善的制度保障。然而,企业考核周期较短、结果导向明显,这对研发周期长、影响范围广的原创性、颠覆性创新非常不利。

因此,需要通过管理创新有针对性地延长考核周期,推动考核方式由结果导向转为过程导向。不少企业重管理轻科研,非常不利于一线科研人员全情投入工作,需要将科研成果产业化带来的效益更多向一线科研人员倾斜,建立长期导向、贡献导向的业绩分配体系,反向激励员工更多投入科技创新。此外,传统的企业决策体系偏向组织内部的协调控制,忽视了利益相关者和价值网络对组织发展的重要作用,需要企业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建立健全网络化、生态化决策体系。

进入新发展阶段,各行业须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管理创新,助力建立更具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组织体系,以及保障长周期、高难度科技创新顺利开展的制度体系,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增效。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林 嵩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院长兼MBA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