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制刚开始,欧盟就有点招架不住,德国损失300亿,意大利受波及

文/编辑: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最近,中欧关系因为电动汽车行业的竞争,变得有点紧张,表面上看是贸易摩擦,其实背后是在争夺未来产业的主导权。

而引发这场“地震”的导火索,竟然是欧盟委员会一次次试图“私聊”中国企业,妄图以此瓦解中国的谈判筹码。

图片源于网络

欧盟本来盘算得挺好,结果没想到碰到了硬茬子,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中国可不是好惹的,直接出大招,叫停了所有中国车企在欧洲的建厂和扩充项目,甚至连品牌宣传都按下了暂停键。

图片源于网络

这一波操作,直接让德国、意大利这些原本想占便宜的国家懵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让我们来复盘一下这场中欧电动车战局的来龙去脉。

比亚迪在国外

欧盟反补贴调查:表面上一个动作,实际另有目的?

事情还得从今年10月初说起。

欧盟委员会没有理会中国的多次反对,坚持通过了对中国电动汽车征税的决定,这波操作,让中欧电动汽车的贸易关系一下子成了焦点。

图片源于网络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欧盟这不是真的目的。

嘴上说着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实际上却在谈判桌上耍起了花招,连谈八场也没拿出半点诚意。

中方希望很简单,就是定一个统一的价格标准,所有中国的电动汽车企业都能公平对待。

图片源于网络

但欧盟却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他们坚持认为。

每个企业都是独立的个体,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价格标准,甚至同一品牌下的不同车型都要区别对待。

图片源于网络

欧盟这招就是想利用中国企业的竞争关系,通过单独谈判,一个个地逼他们接受不公平的条件。

中国当然不傻,外交部对此事高度关注,并明确表示,欧盟的行为不利于谈判的进行,希望欧方能够充分展现诚意。

不过,欧盟好像没太在意中国的警告,在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谈判中,机电商会一直是个重要角色。

图片源于网络

早早地在8月24日,他们就替中国的电动汽车企业跟欧盟提出了一个价格承诺方案。

这个方案既考虑了欧方的关切,又体现了很大的灵活性。

图片源于网络

然而,欧盟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更过分的是,欧盟委员会竟然不顾国际贸易规则。

拒绝了中方提出的价格承诺方案后,继续与个别中国企业进行单独接触,试图以“私下交易”的方式瓦解中方的谈判筹码。

图片源于网络

欧盟的这波“偷袭”操作,彻底激怒了中方。

中国政府决定暂停中国车企在欧洲的所有建厂和扩张项目,甚至连品牌宣传也停了下来。

中国商务部:中国与欧盟关于电动车关税谈判

中国重拳出击: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中国这一招,直接击中了欧盟的要害,德国首当其冲,这个欧洲车界的“老大”。

一直以来,德国都是欧洲汽车工业的领头羊,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浪潮下,德国汽车工业的优势地位正在逐渐被削弱。

德国政府为了应对挑战,大力推动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认为这是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

德国三大车系

不过,德国在动力电池技术上还有明显的不足,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德国企业纷纷寻求与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合作。

此前,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与德国企业达成了多项合作协议,计划在德国投资建设大型动力电池工厂。

图片源于网络

这些合作项目,原本被视为德国乃至整个欧洲动力电池产业的“强心针”,然而欧盟的反补贴调查却给这些合作项目蒙上了一层阴影。

中方叫停在欧投资的消息传来,德国企业顿时慌了神。

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将失去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而德国的动力电池产业也将失去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

图片源于网络

国内一家动力电池企业暂时停止了在德国的两个电池工厂建设,具体复工时间还未确定。

这两个电池工厂的投资总共达到了300亿人民币,对德国的动力电池产业非常重要。

蜂巢能源决定暂停投建其在德国的两家电池 工厂项目

除了德国,意大利也因为支持欧盟的反补贴政策受到了影响。

今年7月底,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来中国访问,主动邀请中国车企到意大利建厂,希望能避开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

当时,中意两国的谈判已经到了最后阶段,这也是梅洛尼访华的一大亮点。

然而,10月初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草案,意大利却投了赞成票,这让中国企业在意大利投资建厂的热情大减。

图片源于网络

最终,中国车企决定暂时不在意大利建厂了。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车企暂停在意大利建厂,主要是因为意大利支持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中国这次的反制,可谓是“杀鸡儆猴,以儆效尤”。欧盟的“盘外招”不仅没有达到目的,反而让自己陷入了被动。

图片源于网络

中欧博弈:是合作共赢,还是两败俱伤?

中欧在电动汽车贸易上的争端越来越激烈,引起了很多国家的关注。

这场博弈不仅关系到中欧的利益,还会影响全球电动汽车产业和经济格局。

中国商务部多次强调,中方始终坚持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致力于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方希望和欧方一起努力,通过对话解决双方的关切,确保中欧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欧盟内部对中国政策的意见不一,有些国家对中国态度强硬,希望通过贸易保护来维持自身产业的优势。这给中欧电动汽车贸易摩擦的解决带来了不确定性。

图片源于网络

面对欧盟的步步紧逼,中国政府展现出坚定立场,明确表示合作的大门始终敞开,但底线也绝不容触碰。

中国不会为了短期利益而放弃长远发展,也不会因为外部压力而屈服,中国的电动汽车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很有竞争力了。

图片源于网络

如果欧盟坚持和中国对着干,最终受伤的还是自己,失去中国市场和投资,将对欧洲电动汽车产业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中欧在电动汽车贸易上的摩擦,考验着双方的智慧和勇气,是选择合作共赢,还是继续沉迷于零和博弈,取决于欧盟能否认清形势,做出明智选择。

图片源于网络

在“私聊”背后,欧盟既有焦虑也有野心。欧盟担心在国际舞台上落后,同时又希望能够增强自身的影响力。

欧盟成员国之间也存在不少分歧,大家都不想失去自己的利益。但欧盟依然希望通过团结协作,实现更大的目标。

欧盟委员会为何要冒着激怒中国的风险

欧盟试图通过“私聊”的方式,瓦解中国企业内部的团结,以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

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迫使中国企业接受欧盟提出的不平等条件,从而维护欧洲汽车工业的利益。

此外,欧盟还试图通过反补贴调查,保护欧洲本土企业,进而控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命脉。

图片源于网络

他们担心,如果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在欧洲市场占了上风,欧洲的汽车产业链可能会受到冲击,最终让欧洲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失去主导权。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欧盟试图在电动汽车领域与中国展开竞争,最终目标是取得市场主导权。

他们希望通过打压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为欧洲电动汽车产业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最终实现“弯道超车”。

比亚迪亮相国外

中欧电动汽车贸易关系:路在何方?

中欧之间的电动汽车贸易问题,反映了双方经贸关系的一个侧面。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层出不穷的挑战,中欧双方应该如何相处,才能实现互利共赢?

中欧双方应该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以更加务实高效的行动,共同推动中欧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中国新闻

中欧之间应该多交流,找到共同的利益点,一起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

双方可以加强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进步。

图片源于网络

中欧在电动汽车领域的贸易摩擦,既是挑战也是机会。

双方应该以更加理性和务实的态度,妥善处理分歧,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中欧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正能量。

图片源于网络

合作共赢才是唯一出路,中欧电动汽车贸易摩擦,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在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任何国家能独自应对所有问题,只有大家携手合作,才能一起克服困难,实现共同进步。

中国和欧盟,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经济体,双方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

图片源于网络

中欧合作对双方都有利,也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有好处,双方应该携手努力,共同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信只要双方本着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原则,加强沟通,增进互信,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开创中欧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

图片源于网络

参考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