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主导转型见成效 海航控股扭亏为盈
本报记者 吴静 卢志坤 北京报道
自去年以来,在文旅复苏、暑运火爆的带动下,各大上市航司业绩恢复显著。
相比于仍在不断减亏的三大航空央企,海航控股(600221.SH)去年已率先实现扭亏为盈。
根据近日发布的财报,2023年,海航控股实现收入586.41亿元,同比上升156.4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1亿元,上年同期为-202.47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据了解,经过此前的破产重整,新海航在方大集团入主后迎来“新生”,去年海航航空实现近五年首次经营性盈利。
业绩扭亏为盈
海航控股方面表示,去年公司扭亏为盈主要得益于民航业整体复苏影响。
据了解,海航控股旗下航司包括海南航空、新华航空、长安航空、山西航空、云南祥鹏航空、福州航空、乌鲁木齐航空和广西北部湾航空。海航控股方面表示,去年,公司积极抢抓市场机遇,扩大运力投放,优化航线布局,并推出“精品快线”等差异化航空产品。
国际航线的快速恢复或是其业绩实现扭亏为盈的重要因素。去年海航控股通过国际航线运送旅客127万人次,同比实现近13倍的增长。
2023年,海航控股重启了海口至墨尔本、海口至悉尼、北京至波士顿以及重庆至巴黎等关键航线,并在2023年年末进一步加速推进国际航班的恢复,开通了海口至奥克兰的航线,复航杭州至札幌、北京至普吉等重要航线,全年恢复、新开国际及地区航线逾100条。
不过,与2019年相比,无论是运力投放还是需求量,海航控股去年的恢复程度仍存在差距。财报显示,去年公司ASK(可用座位公里)达125547.71百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53.53%,恢复至2019年的72%;PRK(收入客公里)达102222.74百万人公里,同比增长205.01%,仅恢复至2019年的70.32%。
据了解,去年中国民航业进入恢复发展的一年,年内全行业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188.3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6.2亿人次,同比分别增长98.3%、146.1%,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91.9%、93.9%。
其中,国际客运航班从年初的每周不到500班恢复至目前的4600余班,增长9.6倍,复航国家数量达到疫情前的89.2%。中欧客运恢复至疫情前的六成以上,中美定期直飞客班增至每周63班。
但国际航班恢复不及预期、国内航班供过于求、油价上涨等仍是困扰上市航司盈利的重要因素,也成为各大航司今年的业绩抓手。
根据海航控股披露,今年一季度,公司国内航线客运量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八成,至1612.04万人次;地区航线则恢复46.30%至3.98万人次;国际航线恢复率最低,为40.48%,客运量为51.85万人次。
据了解,今年夏秋航季,海南航空进一步优化了国际航线网络,航线通达欧洲、北美、亚洲、大洋洲各主要城市。5月和6月将新增5条国际航线,分别为5月16日复航重庆—西雅图航线,5月17日复航北京—爱丁堡航线,5月29日复航深圳—维也纳航线,6月18日复航上海浦东—布鲁塞尔航线,以及6月24日复航北京—布拉格航线。
海航控股在财报中提及,未来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公司将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第五航权及第七航权相关政策,积极开拓自贸港国际航线。
对于今年国际航线的拓展计划,海航控股在财报中还表示,将加大日韩、东南亚等周边国家短程航线拓展力度,完善海南区域门户网络构建加快恢复定期国际客运航线,尤其是涉及“一带一路”、RCEP国家的航线恢复,加快恢复北美地区航线。
据了解,自去年以来,国内已相继出台包括过境免签、单边以及双向免签证等措施,持续推动国际航空客运市场增长。
根据民航局预判,预计2024年,全行业将完成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1360亿吨公里、6.9亿人次和76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约14.4%、11.3%和3.3%。其中,国际客运市场将加快恢复,预计2024年年底每周达6000班左右,恢复至2019年的80%。
新海航进入“大发展年”
据了解,海航控股实现扭亏为盈的过程十分曲折。早在2017年时,海航系三家上市公司出现千亿元债务危机,进而引发海航集团破产重整。
在此期间,新冠疫情的暴发使得航空业尤其是民航企业遭受重创,海航集团的航空板块亦未幸免。
据此前媒体报道,经过多方推动,2021年年底,辽宁方大集团以380亿元增资入股(外加30亿元的风险救助金),于当年12月8日正式入主海航集团航空主业。彼时,方大航空(2021年6月,方大集团实业作为牵头主体,联合其下属关联企业,设立海南方大航空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参与海航航空主业的重整投资)持有海航航空集团(以下简称“海航航空”)95%股权,通过海航航空控制的大新华航空及大新华航空子公司American Aviation LDC.间接持有“ST海航”40.95亿股股票,“ST海航”实控人变为辽宁方大集团董事局主席方威。
在引入方大集团半年后,海航控股于2022年5月18日实现“摘星”,当年9月,“ST海航”正式脱帽,更名为“海航控股”。
面对新海航,方威提出要改变过去只追求收入规模的发展思路,他为新海航提出了“安全第一、服务第一、利润第一”的发展目标。
但方大集团入主的第一个财年,新冠疫情影响加剧,同当年各大航司一样,海航控股各运营指标均大幅下降,当年公司营收228.64亿元,同比大幅减少32.76%;归母净利润为亏损202.47亿元,同比止盈转亏。
按照方威的规划,2022年是新海航的“整顿年”,2023年是“巩固年”,2024年是“大发展年”。据海航航空官微于1月份披露,在安全管控方面,2022年至2023年两年间,海航航空加大航材、发动机等关键安全运行保障资源投入,保证了安全运行持续平稳,累计投入航材和维修资金近195亿元。
在服务提升方面,自去年6月份以来,新海航结合旅客切实需求细化服务分类,按照基础服务“应有尽有”、延伸服务“尽善尽美”、增值服务“宜供则供”原则,旗下航司均向全服务转型。
在经营效益方面,海航航空对内实施精细化成本管控,对外精准抢抓机遇,拓宽营收边际。据了解,方威将此前在钢铁行业积累的管理模式带入海航航空,以“干到给到”激励政策刺激一线干部发挥主观能动性。
通过积极创新产品、加大营销力度、拓展辅营收入、严控内部成本,海航航空集团2023年业绩实现收入1226亿元,同比2022年同期提升110%,实现近五年首次经营性盈利,管理成效显著。
“2023年方大集团所有板块都盈利,航空板块整体是微利,受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国际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经营性的盈利是不容易的。”在1月份的海航航空专题会上,方威这样表示。
今年以来,国内航空业持续复苏,海航控股运力、运输周转量不断增加,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75.5亿元,同比增长33.48%;净利润为6.87亿元,同比增长334.51%。
值得注意的是,为提升运力水平,方大集团入主后,加大了飞机购置规模,方威在去年年中的海航航空集团干部大会上提出,2029年新海航机队规模要达到1000架左右,2035年达到1200—1300架。
在发布年报、一季报当晚,海航控股还同时公告称,将继续引进燃油效率更高、技术更为先进、盈利能力更强的窄体飞机以进一步扩大机队规模,公司计划于2024至2026年新引进25架737系列飞机、3架A320/A321系列飞机。
(编辑:卢志坤 审核:童海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