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师人才外流!公会吁「健检中心开放CT、MRI」:民众免跑医院

记者张乃文/台北报导

进入医院,许多人第一眼见到穿白袍的人,可能都会认为是医师,但实际上为一个患者治疗,需要的专业人士遍及各领域。像是健检或是出车祸等,就需要照X光,此时服务的第一线人员是放射师。中华民国医事放射师公会全国联合会理事长杜俊元说,放射师需要处理的工作繁杂,人才外流的情形日益严重,若要留下人力,开放CT、MRI等特定仪器,民众到一般健检中心可使用,不仅达到医疗分级,也提供放射师更多元的工作选择。

大家听到放射师,第一个联想到的就是「照X光」,但不仅仅是拍一两张片子,他们的工作内容事实上颇为繁杂。杜俊元接受《ETtoday新闻云》记者专访指出,在疫情期间,放射师要协助大量的病患照胸部X光,或是重大医疗疾病,需要使用磁振造影(MRI)或电脑断层(CT)。像是出车祸后,站在第一线的不只是医师、护理师,放射师也会一起在前线服务。

▲放射师公会理事长杜俊元专访。(图/记者汤兴汉摄)

杜俊元提到,即便放射师承担的业务份量不亚于其他医事人员,「但津贴或奖励金是最少的」。他表示,执业环境也造就不少放射师离开业界,以目前统计资料来看,执登人数7千多名,其中有近3千至4千人是未执业。而投入职场后,大约工作5年,会有3成的人转职。

既然薪资属于后段班,连带影响学子未来投入这项产业的意愿,而医疗缺工让民众最有感的是关床。杜俊元说,可是放射师负责的检验业务,对大众而言虽不会快速而直接的受到影响,长期来看,却可能只是要排一个电脑断层或MRI,需要等待的时间变得更长,民众也会感受不佳。

另外,截至113年9月13日的统计,医事放射师执业年龄以31至50岁为大宗,但杜俊元也说,若短期内无法补足临床人力,加上高龄化、少子化社会,难以招募新血,导致堆叠性效应,从医学中心到区域、地区医院都招不到人,成为恶性循环。

对于转职追踪,杜俊元分析,发现原因除了工作、薪资环境对放射师的不友善外,有一部分更是被挖角至国外,最多的是新加坡,除了待遇佳,也提供许多进修机会,导致人才外流;甚至有些人会到香港,就是希望使用台湾培养的人才。

要想留下人力,杜俊元提出,现行放射师毕业考上执照者,几乎都是留在医院工作,按照台湾法规,特定仪器需在医院使用,因此大部分的放射师都离不开医院。但若想达到分级医疗,他建议,以香港为例,许多影像中心是在一般大楼设置,民众去做相关检查后,再将影像带去医院,请放射科医师判读。

▲CT、MRI是由放射师进行。(图/中华民国医事放射师公会全国联合会提供)

杜俊元说,如此一来,放射师的工作机会也增加,不会受限于只能在医院做。对民众来说,以一般常规、由医师开立处方笺需在医院检查的项目,就可在医院进行;但若是个人想花钱进行自费健检,现行情况来说,他们就是用着同样的资源。他认为,若分流,想做健检项目者和一般看诊分开进行,其实也能减少医院负担,并降低临床放射师的负荷。

「如果有好的仪器设备、好的医疗品质,为什么不可以有更多元化的选择?」杜俊元提到,在医院非健诊使用X光、CT及MRI的比例为8、9成,若还要进行健诊相关业务,等于还要再抽出一部分人力执行。他指出,很多配套措施都可以再讨论,因为自费健检不影响健保,在外面进行自费检查后,再到医院看诊,这也互不影响,因此这部分应有讨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