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弹乌龙警报 政府信任危机

(合成图/资料照、达志影像)

激烈大选进入关键倒数时刻,国防部9日突然发布警报给全台手机用户,将大陆与欧盟合作发射的太空观测卫星改为发射飞弹,第一时间行政院长陈建仁在立法院临时会的备询台主动提起收到简讯,说「中国发射飞弹」,紧接着南部辅选中的蔡英文总统也对此议题表态。这一连串的表态,难免被外界认为又是天衣无缝的大陆介选实例。但台湾社会民智已开,把「卫星」翻译为「飞弹」真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逼得陈揆与国防部向全民道歉。试问这样的警报到底是帮执政者的忙,还是拆执政党的台?

很多民众、媒体及在野党的总统候选人,第一时间就联想到2022年8月美国众议院议长裴洛西访台后,大陆为表示抗议,首度发射4枚导弹穿越台湾岛屿上空,这是台海对峙超越半世纪从未发生的事,如果这不是「台湾有事」,怎样才算「有事」。偏偏当时政府却故作镇定,封锁消息,直到日本防卫省对外发布,台湾的媒体及阅听大众才后知后觉。

这次军方事后说明,相关作业是以国防安全为考量,依专业及权责处理,不会因政党政治而受到干扰。但这说明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参与此决策的人,在决定要发布警报的沙盘推演时,一定知道要和军事记者沟通,被问到的问题一定包括为何要把卫星讲成飞弹,为何2022年8月不发布警报,此时却要全台上千万支手机响个不停。换个角度思维,我们不得不怀疑,参与决策者明的是要帮执政党,打大陆军事介选,但暗的却是反辅选,留个缝隙,让媒体与在野党好好做对比批判。

借此机会,我们应重新检视2022年的事件,当时大陆导弹首度穿越台湾岛上空,政府是何时掌握此讯息?还是国际情报交换才知道?国安情治单位上报的程序,是否经过国防部参谋本部、情报局、国防部、国安局、行政院长、国安会咨询委员、国安会秘书长、副总统、总统?最后又是谁下了决策,下令封锁消息,不要让媒体知道,更不要让人民知道?

而在这次事件,决定对外发布警报,参与决策者又有哪些?最后决定发布警报层次的又是谁下令?至于将卫星讲为飞弹以达到「恐吓」效果,又是谁的脑袋决定?台湾媒体发达,这是讲求新闻追真相的时刻,为避免公权力者介入选举,影响选举公平性,这件事并同2022年8月的决策流程,应在最短时间内公开,总不能又要封存30年。

按理,面对选举,文官的中立性能够防止政府资源被不当利用于政治竞争。选举是民主的基石,而文官体系的中立性可确保选举的公平性和透明度。甚至对于提升选民的信任感和参与度、加强选举结果的公认度和合法性都有重大意义。

政府常任文官在选前助选或反助选都不恰当,从国防部「飞弹乌龙警报」到先前匿名国安官员对外媒散布五月天被大陆「施压」的新闻,在在让文官的行政中立遭到质疑,这是政府的信任危机。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