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就業占比 十年新低 兼差族升至43.8萬人新高

今年非典型(部分工时、临时性或人力派遣)工作者80.4万人,年减2,000人。 联合报系资料照

主计总处昨(28)日公布,今年非典型(部分工时、临时性或人力派遣)工作者80.4万人,年减2,000人,仍维持在80万人以上高点,占全体就业人数比率6.95%,是十年来低点。

当中「部分工时」(兼差族)就业升至43.8万人,创历年最高,占就业者比率3.78%,主因景气不错、消费活络。

近年非典型工作者统计

主计总处每年5月进行人力运用调查,了解国人劳动力状况。主计总处说明,所谓非典型就业者,是劳动市场的一种劳动型态,当初调查主要是想了解这类族群的就业选择原因。

主计总处表示,这类工作本身具有临时、短期性质,像营建工、学生暑假期间打工都属此类,如果是个人求职时跟公司谈好的周工时偏低,也会归类到非典型就业。

主计总处统计,去年非典型就业人数重新站上80万人大关,达80.6万人,主要是因为疫情解封,内需服务业复苏明显,带动用人需求,至于今年则微降2,000人,至80.4万人,与去年差不多。

其中部分时间工作者共43.8万人,占总就业人数3.78%,主计总处解释,这是因为景气不错,民间消费活络,批发零售、其他服务业较去年同期各增6,000人,教育服务业也增4,000人;属于临时性或人力派遣工作者有57.8万人,占总就业人数4.99%。

但非典型工作者「想改做全时、正式工作」约10.4万人,占12.96%,和去年同期的14.85%,呈下降趋势,换句话说,今年有高达87%的非典工作者,不想转正职。

至于从事非典型工作最主要原因,以「职类特性」(是指该项工作多具临时、短期等工作特质,如营建工)30.8万人、占38.35%最多,增加0.22个百分点;因「兼顾家务」占19.25%,「偏好此类工作型态」占16.14%,「求学、受训」亦占13.94%;因「找不到全时、正式工作」者占比降至7.21%,减少2.44个百分点。

对于非典型工作人数仍多达80万人以上,且想转全职、正职比率低于去年,主计总处分析,部分是工作特性使然,部分则基于自身意愿而选择非典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