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男孩小谢尔顿的成长史讲完了
◎赵晨
作为《生活大爆炸》的衍生剧,《小谢尔顿》一路演来已到了第七季,也是最终季。14岁的谢尔顿即将进入加州理工学院深造,而后来的故事我们已经知道:天才在理论物理的世界中不断探索爱与自我,最终赢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桂冠。
《小谢尔顿》实在承载了太多,不仅是连续七季的神童成长史,还叠加了12季《生活大爆炸》的延伸期待。对准日常生活连拍七季,难免走向乏力与重复,但是面对谢尔顿这样一位自《生活大爆炸》第一季算起陪伴了我们17年之久的荧幕老友,即将告别之际还是心软不舍。
美化“敲门必须敲三遍”
发生在《小谢尔顿》第六季末尾的龙卷风,让一家人的生活在第七季迅速转轨。妈妈玛丽陪同谢尔顿前往海德堡学习,姐姐米希在家中接替扮演母亲的角色,哥哥小乔治要肩负起照顾妻儿的责任,外婆康妮要重建自己被龙卷风损毁的房子。家中变故令众人手忙脚乱,远赴海德堡夏令营的谢尔顿也遭遇了“外患”:超常儿童掉进了“聪明孩子窝”里,一下失去了智力优势,还因知识储备与专业训练不足闹出了课堂笑话。
而疼痛显然是最好的老师。经过最前沿的物理课洗礼,谢尔顿在顶级物理学刊发表了论文,并因此得到多家顶尖大学的青睐。随着夏令营学习、炒股试手、父亲离世等重要事件相继发生,升学作为一个充满期待的符号悬挂在最终季的片尾。
爱,并不仅仅是《生活大爆炸》的终点,也是贯穿《小谢尔顿》全程的关键词。创作者甚至不惜以乌龙的形式重新阐释了谢尔顿的童年阴影之一:父亲出轨。《生活大爆炸》中的谢尔顿有个著名的龟毛习惯——敲门必须敲三遍,即便敲第一遍时就有回应。这个令人不理解的习惯背后掩藏着一段童年的伤痕:小谢尔顿13岁时提前结束大学的春假研修班,回家却目睹了父亲的出轨现场。从此他敲门都敲三遍,为了给门里的人留出足够的穿衣服时间。谢尔顿曾在《生活大爆炸》里敞开心扉讲出的创伤,到了《小谢尔顿》里,被美化为父母的换装游戏。这样的温情改编一方面基于儿童作为主演的情景喜剧的色调,另一方面也有主创团队修复谢尔顿内心创伤的用意——不顾忌原典进行的改编,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爱;团圆的收场虽显平庸,但也使人不忍苛责。
重新发现童年发现爱
《小谢尔顿》以家庭生活之平凡塑造科学怪杰的非凡。天才少年的直线思维在物理研究中如鱼得水,可面对复杂的生活与人心却频频水土不服。这种反差构成剧集的叙事张力。
最后一集,大小谢尔顿虽未同框,但是成年谢尔顿与艾米的客串,还是给剧集增添了惊喜和温情,也由两人的对话引出成年谢尔顿在撰写回忆录这一行为——在回溯、并置的设定下,小谢尔顿的童年生活自然被理解为一次成年视角对过往的审视。这很像《王冠》全系列最后一集,三位不同时期的伊丽莎白站在一起,记忆成为连贯的线条。这可列入《王冠》系列最动人的画面之一。
成长的重要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强调谢尔顿所得,也在于其所失。这些“失去”提醒着回忆者:那些你抱怨过的成长遗憾,或许早就以你未曾注意到的形式丰富了你的现在,并带领你一路走向未来。大小谢尔顿的并置,补全了那些成长过程中的盲视:他早已得到过爱,因此他才能在多年后与一帮好友、爱人相处相爱。而记忆中欺负自己的哥哥姐姐、并不支持自己学业的父亲、一心沉迷宗教的母亲,都得到了“爱的发现”。哥哥姐姐在学校“罩”着他,父亲曾陪着他前往麻省理工考察,母亲对宗教的狂热是希望一家人平安健康。当《小谢尔顿》以多元的他者视角丰满了这个故事时,也意味着谢尔顿向那些爱着他的人道了一声感谢。剧集最后,已成为人父的谢尔顿沿着记忆的长河跋涉,重回德州老屋,坐在他的专座上。此时,姐姐朝他俏皮一笑——这段天才故事中的悲伤、误解、遗憾,都在这个笑容中溶解。
在《小谢尔顿》第二季,谢尔顿隆重地布置车库,邀请他在德州的朋友们一同在凌晨收听瑞典电台,等待诺贝尔物理学奖公布。可谁都没有出现,于是谢尔顿独自怀揣着巨大期待等候结果。他希望中微子的研究获奖,因为中微子从不跟任何东西结合,总是孤独,就像此刻的自己。结果却是证实了夸克存在的物理学家赢得这一奖项——夸克的主要特点是它们总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听闻消息,小谢尔顿伤心难抑,泪流满面,孤独似乎完全包裹住这位天才。镜头从车库移开,同一时刻,童年时代的莱纳德也在收听诺贝尔奖的消息。画面继续挪移,好友们与艾米渐次出现,他们终会像夸克一般紧密联结。那些不完美的时刻,会在另一重观测角度下显现出爱的奇迹。
不回归故里也不无家可归
生活的魅力究竟是什么?或许就是让我们在日复一日的循环中依然好奇。谢尔顿的哥哥小乔治的故事也即将作为衍生剧的二度衍生面世:由CBS出品的《乔治与曼迪的头婚》聚焦这位年轻奶爸,讲述他扛起家庭的重任,一路打拼成为德州轮胎大王的人生故事。乔治的创业史再次印证了生活本身的力量:天才的故事固然难得,天才身边的普通人也值得被聚焦。
谢尔顿是离开德州的人,哥哥乔治是留在德州的人——两种选择无分高下。但是,谢尔顿的传奇经历在幽默搞笑之余还是为观众留下了一个问题:是不是一定要回归故乡?
“多年以来,它于我而言仅仅是一个地名。”这是《福柯传》的作者、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迪迪埃·埃里蓬的另一部著作《回归故里》的第一句话,也是全书的主旨。这本书散发着一种关切与反思,即:自己通过读书离开了落后的家乡,这究竟算不算是一种背叛?作为一名社会学家,迪迪埃·埃里蓬从阶级的维度重新审视自己的成长经历。他在成功跨越阶级之后,与他所否定的底层出生与生活经历产生了更大的割裂——这份割裂表现为一份“耻感”。他经常在两个阶级之间左右为难。而这样的经历在安妮·埃尔诺与埃莱娜·费兰特笔下得到回应,这些离开家乡的人心中都藏着一个不敢直言的想法:“我绝不要回归故里”,而他们又常常面临无家可归的失落。
将这一思考代入谢尔顿的人生经历中,这个“地名”就是德州。在《生活大爆炸》第三季中,拉杰曾为缓解谢尔顿的演讲焦虑,引导他进行冥想,其中一个心理暗示是:“请想象一个你舒适得如同在家的地方。”谢尔顿的答案既非德州也并非帕萨迪纳,而是他幻想中的模拟城市——谢尔顿奥波利斯。他以幽默的形式给出了“回归故里”的另一种结局,既不为自己带上背叛的枷锁,也并不轻易否定过往的成长。
《小谢尔顿》最终季的最后一组对话发生于加州理工校门口。一位老师问谢尔顿:“你迷路了吗?”提着行囊的谢尔顿回答:“并没有,我就在我该在的地方。”
的确,后来的故事就是顶尖学府与极慧者的互相成就。如果天赋卓绝的人一生都不曾获得用自己的天赋来雕琢现实的机会,这未尝不是一种悲伤。就像《我的天才女友》中因想要继续读书而被父亲扔出窗外的莉拉,从这一刻起,之后的反抗越是强烈,现实的遗憾色泽就越浓稠。而《小谢尔顿》极力缩减了这样的遗憾,物理天才沿着弦理论的轨道一路前进,而爱就是其身后最大的助力。即便这些温暖时刻曾被遗忘,但是只要回头,就会发现爱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