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发有为,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社论)

(原标题:奋发有为,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社论))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作出重大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提供了思想和行动指引。

12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对2025年“三农”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安排。

“三农”向好,底盘夯实,全局主动。今年以来,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形势复杂严峻。党中央团结带领亿万人民沉着应变、迎难而上,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工作取得来之不易、令人振奋的成绩,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提供了基础支撑。

看粮食生产,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4130亿斤,比上年增加222亿斤,有史以来首次迈上1.4万亿斤台阶;看农民收入,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740元,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看乡村建设,乡村特色产业茁壮成长,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一年来的发展历程很不平凡,“三农”工作发挥了安民心、稳大局的“压舱石”作用。实践充分证明,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党。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根本保证,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是完全正确的,新时代新征程重农强农的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明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明年“三农”工作,对于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形势越复杂,越要稳住“三农”。我们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从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到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再到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会议部署明年“三农”工作,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体现的正是把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的战略定力和担当。要胸怀“国之大者”,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守耕地红线,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牢更稳。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会议就统筹建立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等提出明确要求,既立足当下,破解突出问题,又着眼长远,打牢发展基础。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狠抓工作落实,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产业振兴是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会议对发展乡村富民产业作出部署,围绕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等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要抓住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方法,因地制宜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让农民挑上“金扁担”。要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健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繁荣乡村文化等方面用实劲、出实招、求实效,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建设模式,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朝着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迈进,考验战略定力,呼唤担当作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要再接再厉、奋发有为、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不断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 人民日报 》( 2024年12月19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