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AI 別忘人文人才培育

最近AI教父、教母相继回台,掀起一阵阵的旋风。许多媒体也追逐他们的足迹跑,不论逛夜市,吃热炒,都是大家茶余饭后的话题。

当全民都在疯AI追逐AI的时候,报纸上出现了另一个斗大标题「护理师荒,医院掀关病床潮」。这两个话题看似不相关,却引领我们思考青年学子学习就业一窝蜂的问题。当大家都热中高科技、资讯产业,谁来研究基础科学以及人文艺术等学问?

学理工的先生邀我一起听黄仁勋的线上演讲,我不是学理工的,就当作是练英文听力。听完之后,他问我有什感想。我说,专业名词我是没有非常懂,但至少可以听懂八九成吧!此外,Earth2对于气候变迁对环境影响的预测,希望能够带给人们一些警惕。

我反问他的感想。他语重心长的告诉我:其实我们不必太过吹捧高科技产业,因为我们有太多人才聚集在这一块。此外,它是一个耗水耗电的产业,对台湾环境的永续并不是那么好。

其实教育跟财富一样,不患寡而患不均。在我们读书的年代,大家都疯读医学系,但这些年一方面因为医师的收入在健保制度之下有所限制,再加上劳逸不均,大家转而选择较轻松的科,造成内、外、妇、儿四大皆空这种分配不均的现象,这并非民众之福,因为以后可能找不到人帮你开刀、生小孩。

而医事人员(包括护理师)因为工作压力大、薪资不高、医病关系不对等,再加上少数病患与家属有言语或肢体暴力,也会造成护理师出走。解决的方法,我觉得除了提高薪资与减少压力之外,医师与病患家属也必须尊重各个医疗专业的建议;专业获得认同,拥有友善的职场环境,工作也会比较长久。我之前在美国的医院上班,大家都知道物理治疗师是什么专业,做些什么。我用治疗运动帮助病患学会站立平衡,学会走路、生活自理等等,民众的感激也是我持续工作的动力。

台湾教育改革常常一窝蜂,以至于广设大学,少子化后又广废大学。其实我们的社会需要各种人才,但一般家长的观念却会督促小孩去念热门的科系。记得我以前美国的指导教授,他提到儿子时很得意地告诉我他是念历史系的。这在台湾可能会被长辈说没用或是找不到工作,这实在是需要修正。

虽然AI是目前发展的趋势,但是没有基础的各种学问,人类要怎么教AI学习呢?教育是百年大计,当大家在疯AI时,基础科学、人文艺术人才的培育也要同样重视。希望昨天教育部长郑英耀说的任内人文领域不会被漏接,以及教育部政次叶丙成鼓励的跨领域学习、兼顾人文和科技专长,都能落实。

此外,经济发展也需要平衡,我们有次去桥头糖厂附近骑车,先生说这片绿色的树林要改成科技园区,真是令人感叹。当国家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政府的长期发展政策应该也要兼顾环境的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