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国产化争议 中钢、CIP喊朝务实方向调整、3-3规模应做大
中能风场完工,中钢代理董事长王锡钦和CIP区域总裁许乃文开心合影。图/吕雪彗
欧盟状告台湾3-2风电选商程序以国产化排序,违反WTO不歧视规定,台欧预订下周五(13日)首次咨商。对于国产化政策,中能风电兼中钢代理董事长王锡钦指出,他认同要有风电,也要有风电产业政策。CIP区域总裁许乃文则认为,3-3风电政策若要开放国产化,获配容量规模应配套放大,如此会更有利开发商协助本土供应链财务效益,降低成本增加竞争力。
中能风场提前完工,4日举行完工庆典,预计年底并网发电。王锡钦说,过程中虽受疫情挑战,人流受到很大阻力,但千金难买少年贫,在艰困过程反能淬炼出真实能力及底蕴,这是未来发展的根基,大家要对离岸风电有信心,不过他透露,风电要有很好的控管风险能力,中钢这方面并不擅长,未来中钢会调整参与风电的方式,不再担任主办方,而是会改采参股方式,未来第三阶段竹新风场,都不排除参股的可能。
针对国产化的争议,王锡钦认为,几乎每一个国家都有在地化政策,只是要求程度、项目、着重重点不同,英国在地化不在制程、较聚焦在金融。他一直认同要有风电、也要有风电产业政策,要看长远,有在地产业后,当各国都在抢建风电、在抢资源之际,台湾就有在地资源的优势,不能只看眼前。
他说,为何第三阶段区块开发这么贵,主因海中施工船只不足、风机大涨,若有国内在地产业,就有优势在,尤其未来运维成本也会降低。王锡钦说,他认同国产化的政策方向,只是步调可以有更多弹性,最近政府都有考虑这些因素,也朝更务实、兼顾开发成本的方向调整,这是很好的事。
至于兴达海基迄今第三阶段尚未接获订单,王锡钦坦言,「我在兴达海基无一官半职,这是在中钢43年承受最大压力的部分」。他说,兴达海基秉持中钢规规矩矩做事精神,没有任何零组件进口,刚开始国内零组件体质、能量皆不足,造成成本增加。
王锡钦说,这段期间兴达海基从中能风场已扎实建立风电国产化的技术能力,也把能量提升,未来要竭尽所能降低成本,其中政府在国产化方面要有弹性,在水下基础也有部分零组件让兴达海基进口,也要汰弱留强,要有选择,没有竞争力的项目要退场,才能降低成本,发挥台湾的优势
许乃文则认为,以CIP落实国产化来说,从彰芳西岛风场到中能风场,水下基础钢构国产化方面,彰芳全是世纪钢构,中能全是兴达海基,南北二大供应链都有参与,中能风场把10多项国产化全部做出来,以一家欧商而言,身体力行体现落实国产化,是很有意义的事,CIP创办人曾说「愈困难愈有挑战之处,CIP愈能胜任。」
她说,从潜力场址到区块开发,国产化已有开放一些选项,甚至从3-1到3-2,又有更多的开放,经济部针对国产化其实是一直朝开放方向在调整。许乃文表示,3-1期的沨妙风场,CIP国产化全都采购了,要真正做了,就会有实证来破除国产化对开发成本过高或做不出来等谣言。
针对经济部有意撤除3-3风场国产化,许乃文认为,3-3期风电还很遥远,政府应优先解决3-1、3-2的问题,第二阶段的风场也应很务实要去完工并网,落实能源转型2.0,离岸风电的供应量很大,不必一直抛新的议题。不过,她提出,倘若真的3-3要开放国产化,CIP有很多实迹,可做多也可做少,不可行的零组件就不要做,要汰弱留强。
台湾案场较小,CIP在澳洲、菲律宾得标4GW、2GW,她透露,世纪风电想先去印尼设厂,如此可就近供应提供水下基础产能,供应链厂商若跟着开发商走就可以走出国际。许乃文强调,若未来政府3-3也可以开放单一厂商拿到较到较大容量例如1GW或1.5GW,如此可协助供应链财务的有更大效益,扶植原本较强的本土供应链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