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风向》岸田文雄的「抗中」到底是什么意思?(黄大慧)
将成为日本第一百任首相的岸田文雄,可能对中国采更强硬姿态。(新华社)
9月29日,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在东京举行。前自民党政调会长岸田文雄取得胜利,成功当选自民党第27任总裁。10月4日,岸田文雄将出任日本第100任首相。这位拥有「酒豪」传说的自民党总裁上台后,将如何组阁?曾宣扬「抗中」作为首要任务的新首相,是否会采取强硬的对华政策?中日矛盾是否会加剧?双边关系将走向何处?作为「外交老兵」,岸田文雄又将如何平衡中日和日美关系?凤凰网《风向》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黄大慧教授独家解读。
核心摘要:
1. 如果岸田文雄无法解决疫情和日本经济发展问题,其政府恐怕难以维持长久。日本没有像中国一样优越的体制来应对新冠疫情,除非能够在疫苗问题上有所突破,否则疫情困境难以解决。岸田文雄的执政时长也并不乐观。
2. 安倍依旧实际影响政权走向,后安倍时代是一个「没有安倍的安倍政权」。虽然岸田文雄不会像菅义伟一样如此听从安倍的操控,但是也会受到安倍极大的牵制,因为岸田文雄以超出80多票的成绩赢得河野太郎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安倍晋三的「杰作」。
3. 中日关系可以概括为「竞争为主,协调为辅」,2017年川普上台之后,川普突然退出日本以国运作为赌注与美国一起发起的TPP,美国的突然退群迫使日本不得不进行策略上对华政策的调整,即强调对华关系中「协调」的一面,让对华政策更具灵活性。换个角度看,川普的「美国优先」和退群TPP客观上助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4. 日本对于中美长期战略竞争态势有清晰认知。在日本的判断中,中国处于竞争攻势,美国处于守势,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与美国紧紧「抱团」,支持美国,因为日本不希望中国更大更强,否则日本将会受到来自中国的挤压。
一、岸田文雄当选第100任首相,是自民党派系「力学」的结果
当地时间9月29日,岸田文雄当选日本自民党总裁。但是,成为首相需要经过国会的认证,因此岸田文雄即将在10月4日完成认证流程,成为日本第100任首相,目前日本首相依旧是菅义伟,整个日本政府依旧由他运作。政权的交接需要在10月4日岸田文雄正式成为首相之后开始。从29日到10月4日,岸田文雄需要酝酿新的内阁大臣名单,决定新的政府组成。
新冠肺炎疫情迫使日本连续结束两个内阁。在此过程中,凸显出日本危机应对能力和数字化欠缺等弱点,岸田文雄上台后,依旧难以带领内阁对日本重整旗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岸田文雄实力逊色于安倍晋三,安倍晋三称病下台是因为难以应对疫情和日益衰退的日本经济,因此岸田文雄更加难以实现对日本重振旗鼓。详细来说,安倍晋三两次任期长达8年零8个月(第一次执政1年,第二次执政7年8八个月),其长任期的原因是得到了日本自民党党内支持和选民的支持,并且自民党目前一党独大,其它党派难以与之抗衡。在党内,安倍晋三「一人独大」,其掌控的派系有90多人,是自民党派里人数最多的一个派系,因此权力集中于安倍晋三一人。在此情况下,安倍晋三没有有效措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日本经济也难以改观,也因此丢失掉一部分民众的支持。同时,安倍晋三深知在此情况下他难以赢得大选,即使侥幸赢得大选,众议院席位也会大大减少,党内声望下降。所以,他选择「见好就收」,谎称生病,被迫黯然下台;第二,如果岸田文雄无法解决疫情和日本经济发展问题,其政府恐怕也难逃短命厄运。日本没有像中国一样优越的体制来应对新冠疫情,除非能够在疫苗问题上有所突破,否则疫情困境难以解决。在经济方面,岸田文雄要改变多年来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小政府大社会模式),他需要强调发挥政府的作用。但是这也是岸田文雄的一个考验,虽然他会进行此方向的改革,改革的程度由诸多因素决定。
第三,岸田文雄的执政时长并不乐观。二战后,日本政治出现了「长政权与短政权轮替」的特殊现象,政权更迭较为频繁。佐籐荣作执政7年之后(1964-1972),出现了连续几届不过2年的短期政权,中曾根康弘在1982到1987执政五年时间,之后日本首相轮替更加频繁。紧接着,2001到2006年中,小泉纯一郎执政,之后的连续三年日本经历了三个首相。按照历史经验和目前形势,如果疫情无法得到有效缓解,经济复苏无望,岸田文雄也难以长久掌权。第四,岸田文雄在党内根基并不雄厚。虽然其派系内有50多人,依旧无法同安倍派系相抗衡。这也许是安倍之后的领导人无法长期执政的重要原因。安倍下台之后,新任首相菅义伟依旧执行安倍的内政外交政策,也就是说,安倍依旧实际影响政权走向,后安倍时代是一个「没有安倍的安倍政权」。虽然岸田文雄不会像菅义伟一样如此听从安倍的操控,但是也会受到安倍极大的牵制,可以说岸田文雄以超出80多票的成绩赢得河野太郎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安倍晋三的「杰作」。在首轮选举中,河野太郎获胜依靠民意的支持,但是在第二轮中优势尽失,因为国会议员中大部分的人支持岸田文雄。除了岸田文雄本身派别的50多张选票投给他,安倍派系的多数人也投票给了岸田文雄。河野太郎选择安倍的死对头石破茂进行合作,也就因此丢失了安倍派系国会议员的选票,所以当两位候选人选定合作伙伴时,基本局势已经清晰。这也意味着,如果岸田文雄没有遵从安倍晋三的意愿,安倍晋三将会在党内对其「施手脚」和「下绊子」,岸田文雄也将因此面临极大的执政困难。综上所述,日本自民党的选举是「派系力学」的结果。
领导人自身脾气秉性是影响政策走向的一个因素。据我所知,岸田文雄是一位「稳健」的和广结善缘的人。他家庭背景良好,祖父和父亲都曾是政治家,母亲经营企业。岸田文雄是早稻田大学毕业生,受到良好教育,之后进入企业、银行工作,也长期担任日本外相,经验累计丰富,这对于他日后的执政有重要影响。
二、「抗中」政策并不新奇,中国议题重回日本选举更值得关注
岸田文雄非常崇拜池田勇人的原因是,他的派系是池田派延续下来的,在自民党中属于保守本流。日本的保守本流在对华问题上较为友好,属于自民党内部的「鸽派」,而源自于岸信介的安倍晋三一流,则是鹰派。在冷战时期,日本在「55年体制」下出现保革对立,即保守派与革新派两大阵营的对立。此对立在冷战结束后,尤其是1993年「55年体制」崩溃之后,革新阵营的左派力量衰微,保守派势力进一步扩大,日本政治加速「保守化」「右倾化」。值得注意的是,日本自民党内部的右倾化现象也极度突出。换言之,安倍所属的右派(鹰派)力量在日本壮大了,成为自民党内部的主流。这对中日关系的影响是长远的。
岸田文雄在选举中声称,「中国是日本外交最大的问题」,因此,我认为虽然其他候选人并没有直接表述为「抗中」,其对华态度与岸田文雄基本一致。所谓的「抗中」是制衡中国,这也是日本过去十年来的一贯政策,并不新奇。安倍执政期间,对华政策主要是「制衡中国」。2010年以后,随着中日两国力量对比的巨大变化,加上钓鱼岛的争端问题,日本对华政策的基调都是「制衡中国」。在2018年之后,中日关系重回正轨,安倍晋三强调「化竞争为协调」。但是,所谓的「化竞争为协调」并不是战略上的转变,而是战术上的调整,即强调中日关系中协调的一方面,弱化中日的竞争。事实上,中日关系仍为「竞争为主,协调为辅」的基调。2017年川普上台之后,首先宣布退出日本以国运作为赌注与美国一起发起的TPP美国的突然退群迫使日本不得不进行策略上对华政策的调整,即强调对华关系中「协调」的一面,让对华政策更具灵活性。换个角度看,川普的「美国优先」和退群TPP客观上助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但是这也是短暂的,拜登上台之后,愈发重视盟友的作用,日本又转为强调对华关系的「竞争「一面。在今年的日美「2+2会议」上,针对中国的香港、台湾等问题,日本又开始「冲锋在前」,甚至出现了「台湾是日本的生命线」的言论。因此,岸田文雄的对华战略,大概率是此政策的延续,为了大选的需要,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内,此论调可能会愈加响亮。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中国问题往往被称为日本的「日日问题」。而邦交正常化后,中日关系不再是日本选举中的争论焦点。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自民党总裁选举中,中国问题作为争论焦点又再度回归了,四位候选人竞相在对华政策上比试强硬。
三、美日「密不可分」,川普却助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虽然兰德公司报告对于美日关系的强调有一定释放信号的可能,但是日美同盟确实尤为重要,日本是美国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盟友,是遏制中国的桥头堡。始于1950年代的美日联盟,到现在已经几十年了,其依旧是最亲密的盟友。美日同盟不会因为中国的GDP超越日本而产生任何变化。事实是,在此情况下,日本会进一步依靠日美同盟,美国也就加强同盟友的关系制衡中国,这一点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美日同盟是铁板一块而没有任何矛盾。在对华问题上,日本面对美国盟主地位时,自主性非常弱,但是日本也有其自身的利益诉求。日本与中国是邻国,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中日双方贸易依存度极高。因此,日本一方面需要借助美国的力量牵制中国,另一方面日本也需要体现对华政策的灵活性,与中国进行贸易协调,这也是日本对华政策两面性的体现。日本对于中美长期战略竞争态势有清晰认知。在日本的判断中,中国处于竞争攻势,美国处于守势,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与美国紧紧「抱团」,支持美国,因为日本不希望中国更加强大,否则日本将会受到来自中国的挤压。
(本文来源凤凰网《风向》,授权中时新闻网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