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50就要拿回50?」婚姻不是AA制!婚姻長久一定要認清這一點

图/freepik

生命功课三.别把婚姻当「自动贩卖机」

在为本书采访时,有时必须进行我所谓的「钻探」,来理解专家们的「授课内容」。这是因为有时候长辈会用一个简单的句子总结复杂的情境,而我必须钻深一点才能找出潜藏的意义。在一些例子里——比如我将告诉你的这个例子——很多人都说了同一句话,让纪录看来像是祈祷文。到了这项计划的最后,我简直可以自动答复提出的问题——长久美满的婚姻有何要素,「嗯,要一直互相迁就。」「双方面都需要让步与妥协。」「不能只有你或对方让步,这是双方面的。」

这个说法对许多专家而言似乎是不证自明,但对我则不然。在我请他们举例或进一步解释时,得到的答案经常是:「啊,你知道嘛,就互相迁就啊!」这个见解有何根据,它为什么如此重要?我在访问现年八十七岁、结婚六十三年的艾文.贝克时,以一个偶然想到的问题得到解答,我问:「你的意思是,婚姻必须两人各占一半,对吧?是五五对等的问题?」

艾文简直是用吼的回答——他的意思并非如此。「别把婚姻想成五五对等的事!把它想成百分之百,甚至是百分之一百一十,因为要考虑到我们自己百分之百缺乏客观性。那必须是互相的。」

好……或许我的理解能力比较差。那不是五五对等,比较像百分之百,但什么的百分之百呢?艾文继续说:「要让婚姻起作用,唯一的方法就是双方随时都要完全付出。」开始懂了;你不能精打细算,说你投入五○%,就要拿回五○%,应该秉持的态度是慷慨地给予。如果计较谁给得多,就会陷入麻烦。

现年八十六岁的苏.班尼特结婚六十年了。她的婚姻在早年起伏颠簸。她告诉我说自己太早嫁了,她和丈夫想要的东西很不一样。结果,这对夫妻分居了好几年,但之后重修旧好,克服了一开始的问题。她详细说明了「超过五五对等的原则」:

嗯,婚姻不是五五对等的情况。有时可以是九比一,视情况而定。你必须持续大量付出。你必须了解另外一个人来自哪里——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家里必须平静祥和。所以,你就做个决定,嗯,好,就那样,付出就对了。而我也是透过经验才了解这点。有些时候你付出,有些时候他付出——你不能光坐在那边计较谁得到多少。

婚姻要长长久久,夫妻俩都必须调整方向,情愿自己付出多于获得。如果两个人都以「施」多于「得」为目标来投入婚姻关系,彼此便能相得益彰。这就是真诚合作的好处:两人都对一段关系做出贡献,这其中的益处绝对超越某天当下的利益。如果夫妻俩希望和专家们一样白头偕老,就必须避免精打细算,计算谁得到的多,谁得到的少。这种锱铢必较的态度跟使用自动贩卖机没两样:投进二十元,我就要拿到等值的饮料。根据专家们的说法,这种方式在婚姻里起不了作用。

克莉丝朵.古雷特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子。以专家的标准来看,克莉丝朵还算年轻,才六十七岁。她多变的经验和反省人生的能力,有助于我了解「超过五五对等的婚姻」的问题。

很不幸地,克莉丝朵没有幸福婚姻的好榜样;她形容自己的家庭相当「不正常」,以至于她决定不要生孩子,唯恐重现不幸的动态。她迟至三十五岁才结婚——希望确定自己已经断然挥别早年的创伤,具备全心投入婚姻的能力。

当克莉丝朵和丈夫泰德结婚时,她走进了一个有五名孩子的家庭,这是很困难的调适。「当我嫁给这个育有五子的男人消息一传开,人们纷纷过来丢下一句『噢,我的老天啊』便走人。我在想:『现在是怎样?为什么大家都突然为我感到难过?』」但克莉丝朵确实调适了,而她的情况,正是「婚姻不只是精心计算施与得的平衡」之缩影。

我无法想像和别人结婚的情景。我嫁给一个非常特别的人,觉得自己非常幸运。我们俩都不会在早上醒来时说:「这可以让我得到我想要的吗?」相反地,我们一觉醒来会问:「我可以为他做些什么?」或「我可以为她做些什么?」

比方说,我的先生已经退休,而那一开始非常困难。他不知道自己是谁。电话不会响,所以有好一阵子他觉得自己毫无用处。虽然找了一些事情做,但那几年我觉得他相当抑郁,而且漂泊不定。我记得当时自己在想:「好,现在我早上醒来就得想:他真的需要什么,而现在他需要再多一点。」

他对我的态度也一样。当我罹患癌症时,他的表现令人吃惊,让我从头到尾不觉得害怕或是被遗弃。他堪称是超级看护。他的态度就像是「我退休了,这就是我的全职工作」。我一年大概住院二十五次,他总是开车接送。我常常担心他会崩溃,但他始终不以为意。他从未表现出反感或作呕什么的。我们的婚姻就像这样,起起伏伏的。有时候是其中一个人在需索、在获得,然后就换另一个人了。

我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五五对等」的谬误,是因为专家们对此有非常强烈的共鸣。很多专家都用生动的意象,来阐述这个有时难以解释的概念。他们用来描述婚姻形象的,「团队」占其中相对多数,这是夫妻都为对方着想而「同心协力」的终生大事,通力合作便能减轻生命的重担。

专家中不乏哲人。八十岁的亚伯特.佛森就是真正的哲人。我喜欢听他说话,沐浴在智者的教泽之中。亚伯特出生于一九三○年、经济大萧条期间,在纽约州的一个小村落长大。父亲经营一家杂货店,他一边在那帮忙,一边照顾家里的牲畜。他从小学到的课题是:一家人必须团结合作。

当我问到他的婚姻状况时,亚伯特回答:「我和一个非常好的妻子结婚五十九年。好妻子会造就你,不会瓦解你,所以我认为自己非常幸运。不要担心婚姻里谁赢谁输,关键在于通力合作,不要在乎那种事情。」亚伯特提出的意象,揭露了专家们婚姻智慧的核心。

我们镇上有一间地方性的博物馆,馆内有一座实物大小的雕像,是一组拉着庞大货物的劳役马,两匹马都被马具系带重重地勒着。在我们前一次的结婚周年时,孩子们问道:「你们会怎么描绘或看待你们的婚姻?」我说:「去看看那座雕像——那一组马,两匹马被系带绑在一起。」而那底下写着:「毕力同心。」

在我心目中,那座雕像就描绘了我们的婚姻。我们从无比艰困的时代一路走来,很多时候根本不晓得自己能不能办到。我们经历过火灾、天灾、雹暴,和其他糟透了的情况。我们不仅熬过来了,更改善了生活,而那是我们一起做到的。如果有一个人变调,以为自己可以独力完成,那就不可能成功了。

这个主题的最后一段话是出自八十一岁的安朵娃奈特.华特金斯,她的建议里囊括了「婚姻不是计较分数」的概念。

我和我的孩子聊婚姻,而这是我传给他们的小小宝石。每天早上起床,你要想的是:「我可以做些什么,让他今天能更开心一些?」也就是说,你们必须看着彼此,如果早晨你先醒来,能聚焦于对方五分钟,只要五分钟就好,你们的关系就会大大地改变。你们需要设法彼此支援,像团队一样通力合作——那么婚姻就有可能长长久久。所以,每天一开始,想想今天能为你生命里最特别的那个人奉献什么吧!

我自己曾试过这个概念——很有效。我家的早上通常是匆匆忙忙的,而在两个人都这么忙的情况下,实在很难抗拒紧盯彼此的诱惑,特别是在压力罩顶时。我经常是先提出需求的祸首:「我怕来不及,可不可以早点出门?」「我今天得留晚一些,由妳去超市吗?」结果,在你离开家门之际,恼怒的暗流已然蓄积。

我没有按照安朵娃奈特建议的那般花五分钟,但我试着很快地自问:「我可以做些什么,让她今天更快乐一点吗?」如果晚十五分钟出门,或是在回家的路上顺便买牛奶,就能成就这件事,那何乐而不为呢?如此一来,一定能让日子呈现新的风貌。

《如果人生重启》。 图/商业周刊 出版

本文摘自《如果人生重启:1000位人生专家教我的生命功课,那些不做会后悔的事》/商业周刊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