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国评论|大国重器上新 铸就大国自信

(原标题:芙蓉国评论|大国重器上新 铸就大国自信)

徐建辉

上天、入地、下海、登极、逐梦。2024,又是被大国重器硬核实力震撼的一年。嫦娥六号带回月背土壤,研究表明月背岩浆活动42亿年前就存在;长征十二号火箭成功首飞;中国天眼FAST发现脉冲星已超1000颗;歼-35A战机亮相中国航展,隐身能力最强;中印尼联合科考“奋斗者”号,创下印尼深海下潜新纪录;“蛟龙号”顺利完成300次下潜……(12月29日央视新闻)

在历史的长河中,大国重器始终是国家实力的鲜明象征,是民族自信的坚实基石。2024年,大国重器持续上新,从嫦娥六号九天揽月到“奋斗者”号、“蛟龙”号五洋捉鳖,一系列重大成果不断涌现,如璀璨星辰照亮了我国科技发展的浩瀚苍穹,更以磅礴之势夯实了大国自信,彰显了科技自立自强突破一道道难关的坚定决心。

大国重器上新,首先是科技创新实力的集中展示。嫦娥六号成功带回月背土壤,揭开了月球古老历史的神秘面纱,这背后是我国航天技术的持续进步,是无数航天人勇于探索的智慧结晶。长征十二号火箭首飞成功,进一步拓展了我国航天事业的版图,让我们在太空探索领域的步伐越发坚实有力。

事实上,这一年来陆续上新的大国重器,远不只央视报道中列举的那些。大国重器的井喷式上新,有力推动了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进程,助力突破科技难题。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科技自立自强已成为国家发展的关键。大国重器的成功研发,意味着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减少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打破了技术封锁的壁垒。这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也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迈向高端位置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大国重器的发展还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繁荣,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这一系列积极影响,让我们更加坚信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潜力,进一步增强了大国信心。

当然,在科技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仍面临诸多挑战,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加大科研投入,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人才,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只有如此,才能在大国重器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欢迎投稿】

长沙晚报时评征稿,论时事热点,评社会万象。激浊扬清,扶正祛邪。择优刊发,优稿优酬。投稿邮箱:cswbplb@126.com

关键词:大国重器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