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老农转卖35公斤芹菜获利14元却遭10万元罚款,原因竟是?
福建老农卖了177斤芹菜,成本花了122元,到市场后转手卖给批发商,赚了14块钱。但不巧的是正好赶上有监管人员在这个超市内执法,一检查发现芹菜不合格,有大量农药残留,被罚款5万块,后因迟迟没有缴纳罚款又加罚5万块,两次共10万块。
10万块巨额罚款,对于一个年纪这么大的老农,确实是过重了。而且这芹菜是老伯从王大姐自家菜地里买的。看着水灵去卖了。不是大面积种植。但市场监管局执法是依法行事,只看到了芹菜有农药残留超标,而不顾其它。
老伯可急坏了,哪有这么多钱呢,所以也没有交。这样2022年10月,市场监管局就开始催缴了,并想依法对老农催缴罚款。并且加罚5万块,因为延期不执行。
2023年,老农无力履行这么多罚款,市场监管局2月份要求法院强制执行。好在法院一审驳回请求,不予执行。近来二审也是同样维持原来的驳回意见。
这个事情引发热议,被大家称为:小重过罚。执法过程是依法行使的,程序上并没有什么问题和不合规。但是要不要“往死里整”,则充满争议。执法应该充满温情。固然食品安全刻不容缓,大家都很关心。但对此触犯而且很轻微,下这样的“重手”,却令人难以承受。
关键是被法院驳回后,闽侯法院市管局依然没有认识到问题。还要求再次强制执行,催缴罚款。申请复议后,二审又被驳回。
35公斤芹菜,这位老伯并非生产者,他是从别的农户那里买的,也并不知情,况且芹菜转售后赚了14块。也没造成多大的后果。如果如此重罚,那农家自己种的菜谁还敢卖?因为他们自己种的自己觉得很好,还是无公害,有没有条件自己来检测。那只能凭运气了。
对于执法者来说,如何平衡法律和人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好在这位老农最终被法院判不予执行。总算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