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依然重要,不止决定你在哪打dota!

又到一年高考季,一些每年都会出现的年经话题也再度荣登热搜榜。高考算不算“一考定终身”?高考公平吗?高考要改革吗?怎么改?

别的不好说,“一考定终身”这事,早在本世纪初笔者参加高考的那个年代就已经是过去式了。严格来说,1996年以前的高等院校是包分配的,学生毕业去哪里工作是由学校决定的,而哪所学校哪个专业对应哪个单位哪个部门也是计划好的,高考后进入学校定好专业的那一天人生就已经在按图纸走了,只要不出没能毕业等意外情况,工作单位和岗位都是固定的,高考自然能定终身。

但随着九十年代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双向选择机制引入,毕业生都要自己找工作,和用人单位看上眼了才行。这就意味着高考之后的变量增多了,同一所大学同一个专业出来的人生可能差别很大。双向选择机制引入将近三十年后的今天,终身教育理念已经高度普及,高考去了不理想的学校还能通过考研考博,甚至工作之后还能在职深造,本科阶段不敢望其项背的名校在研究生阶段也不再是梦想。

所以今天的高考,无论如何都担不起“定终身”这样的名号。不过也没有理由走向另一个极端,高考依然十分重要,并不像一些段子说的那样,只是决定你接下来的四年和谁住一个宿舍、和谁一起打DOTA。

高考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决定你的层级。高等教育资源本来就是差异化分布的,名校能吸纳来的学术资源是普通高校完全无法比拟的。想从普通学校逆袭考研上岸名校,要付出的努力也要比名校本科生读本校高出不少。2023年本科毕业生人数达1158万,其中474万人考研,录取人数才130万,差不多三个人才能考上一个,这其中名校比例更低,难度并不比高考小。

更何况,大学四年间和谁住一个宿舍、和谁一起玩耍对你的人生也十分重要。18岁的人对世界的认识还不够坚定,很容易与周围的人相互影响。越好的高校里才越容易聚集人才,越有可能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与分为,不太好的学校里你想复习考研都可能成为身边人眼中的异类,因此遭到孤立的案例年年都有报道。

当然我们并不排除,在经历这些艰难险阻之后,依然有在三本学校考研成功的反例。但既然有此决心,何必要在进入大学之后,担负着生活与就业的各种压力再想办法逆袭呢?高中阶段好好学习,给自己整个高起点它不香吗?

更何况,即使考研成功,依然没法改变第一学历,而许多机构对本科出身的挑选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我们有一万个理由反对以第一学历论英雄,但用人单位面对两个同校的研究生,其它条件都一样时自然更容易青睐本科更好的那位。高考失利进入不太好学校的话,往往需要付出比名校更多的努力,让自己的简历看起来更有光彩才入得了用人单位的法眼。

与其将来需要付出那么多努力,不如在高中阶段多下点功夫,争取通过高考去个好学校。20年后当今天走入考场的考生在工作岗位上回忆往昔,应当会感谢今天努力拼搏的自己。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