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生活成本带来"挤出效应" 研究生逃离还是坚守?

越来越高的生活成本正在将许多年轻人挤出北上广

半月谈“逃离北上广”的口号近几年变得流行起来,甚至好多在一线大都市毕业的研究生,也选择了到二线城市工作、生活。除了经济压力之外,“幸福感”成为他们现在更重要的衡量指标。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王丹就在媒体上介绍说,今年很多硕士研究生就业时,心态更为平和务实,很多学生更多考虑的不是工作地点,而是幸福指数。而这一抽象的幸福指数,具体化的话,就会变为以下这些理由

理由一:“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一线城市过高的生活成本和竞争压力,使“移民”环境恶化,导致青年人幸福感降低,引发部分人“逃离”。《新周刊》杂志曾盘点“逃离北上广”们放弃大都市的10个理由,分别是:一线城市是现货,二线城市是期货;一线城市有优越感,二线城市有归属感;一线城市胜在GDP,二线城市胜在CPI;一线城市适合小众者,二线城市适合生活家;一线城市是“漂之城”,二线城市是“一生之城”。

近年来大量人口涌入一线城市,但城市的公共服务没有同步发展,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提供不足,尤其是向中低收入人群、流动人口提供不足,使得青年人要在一线城市安居乐业变得越来越难。甚至,仅仅是早晨上班高峰时期堵车带来的焦虑,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对一线城市感到了厌倦和疲惫。

理由二:机会不仅在大城市

近年来,武汉、郑州、西安、成都等一大批二、三线城市都相继崛起,无论是在经济规模、基础建设,还是在城市管理、创业环境等方面都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这些二、三线城市的快速成长,得益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我国不同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城市,并且差距有持续扩大趋势。但本世纪特别是2004年以来,这种趋势得到了扭转。一方面国家出台大量区域发展政策,如西部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战略,促进了一大批二、三线城市的崛起;另一方面,许多一线城市开始面临土地和环境承载力的制约,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其他地区转移。此外,我国中西部地区资源储备较为丰富,近年来资源价格不断上涨,推动了资源富裕的二、三线城市发展。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意味着工作机会增多、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收入水平提高,二、三线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显著增强。而人才向二、三线城市流动,能反过来推动区域经济的继续快速发展。有助于弥补不足,推进人才的合理分布。

理由三:认清自己,理性择业

不管是“逃离北上广”,还是坚守“北上广”,都是建立在对城市环境和自身发展的理性选择基础上。过去那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一心往一线城市奔的择业观明显陈旧,发展机会、收入水平、社会福利等现在成了青年择业时综合考虑的因素。理性的、多元化的择业观让青年人有更多自我实现的机会。例如,创业明星马云没有坚持在一线城市上海发展,而将创业和发展的地点选在二线城市杭州,正是出于对自身发展的理性判断。

在信息化、全球化日益推进的过程中,城市间的竞争日益增强,这有利于为不同地区的青年成长创造更加公平的发展环境。去或留的决定,都是青年人经过理性思考后的选择,都应当得到尊重。现在更多的毕业生选择的不是最好,不是最贵,而是最适合。

理由四:提前预防大都市的“挤出效应

一些人选择二线城市就业,实际上是害怕城市的“挤出”效应。在一段时期内,一线城市由于集聚大量生产资料、社会资源,拥有绝对的发展优势,由此带来人才“集聚效应”。与此同时,社会竞争加剧,“挤出”现象也就在所难免。

如果要坚持留在大城市发展,必须对竞争的激烈性残酷性有必要的心理准备,同时要抓住一切机会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的竞争力。但是,并不是每个学子都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也不是都准备在十几年寒窗之后,还让自己天天都绷得紧紧的,应付各种竞争和挑战。所以他们提前就对这种生活产生犹疑,与其将来被“挤出”,不如现在就撤退,还能争取个主动,在二线城市提前开展自己的人生。

【即时通会员如是说】

中国有个很有意思的传统,就是面子问题出奇的看重。这样我们自我实现的需求就变得无比的强烈。这并不是坏事。曾经有一位作家就说过,我写书就是为了出名,出名就是为了让我妈妈感到骄傲,让妈妈在亲戚朋友面前,街坊邻里面前自豪。这都无可非议。只是,在现在这个时代,金钱成了衡量面子的尺度,所以,我怎么选择就是为了能挣更多的钱,让我妈妈过上好日子,让四周的人因为有我而感到幸运,因为我有钱有能耐了,很愿意帮助他们。这会造成什么呢?本来我国的人才是供不应求的,只是分布出了偏差。一线二线明显拥挤,而穷苦的地方却很是奇缺。我们大多数都不愿意去,以至于徐本禹一出来就感动了整个中国。但是,我们感动过后,还是不愿去,因为,这已经不在是精神需求的国度。没钱,什么也别谈。不光你在亲朋面前抬不起头,你父母都觉得窘迫……――林山

现实就是现实,生活就是生活,不是我们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大都市你够不着,基层你不愿去,二三线城市也就凑合。务实、理性,是择业就业的第一前提。――栗彦卿

活着其实就是为了生活,在一线城市都没有了生活的乐趣,那呆着的意义也就自然不大了。研究生回归“二线”城市其实才是更合理的生活方式。况且成都、武汉这些所谓的“二线”城市其实都不比一线的北上广差劲的。――杨文

要不要继续留在北上广,我一直觉得这是个伪命题。你觉得好就留下来,觉得不好就走人,而好与不好,是由你的人生观价值观来做主的,不是什么指数和排行榜。这四条理由都很好,但归结到一点,还是“认清自己”。――杨菁

没有经历过北上广的残酷竞争,身在二三线城市依然觉得生活不易。随着城市发展的加速,道路拥堵状况日益加剧,很多时间都浪费在了路上,有时候甚至想回到乡下,利用堵在路上的时间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但是其他地方无论基础设施建设的多么完善,市场就业机会依然无法跟大城市相比。――程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