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宝马有敢于在危机环境下做重大决策的魄力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本站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汽车9月2日报道 “宝马有敢于在危机环境下做出重大决策的魄力。”
2024成都车展上,宝马亮相13款新车,创历年参加成都车展新车之最。在宝马的“M”大年,新BMW M2双门轿跑、新BMW M3功率再升级;全新BMW X1 M35Li和焕新BMW M240i双门轿跑上市;全新BMW M5中国首秀。到今年年底,宝马在中国市场提供的M高性能车和性能车型数量将达到23款。历经52年的BMW M,已经几乎覆盖了BMW所有的细分市场。
同时,首次加长轴距的国产全新BMW X3也在成都迎来全球首秀,这款原本规划在广州车展亮相的车型,在标准版基础上加长110毫米,达到2975毫米,专为中国市场打造。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表示,“汽车行业的竞争如马拉松,我们认为唯有责任为先才能行稳,唯有长期主义方能致远。宝马将长期客户利益置于重中之重,我们不仅在今天为客户交付满意的产品,还以清晰的产品规划为未来做准备,对自己的发展方向充满信心。”
在此之前,宝马还为沈阳生产基地增加200亿投资,布局2026“新世代”车型的国产。 持续投入,坚持长期主义的背后,是宝马集团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我们认为,在危机中积极布局未来,才能为危机过后的发展做好准备。”高翔在接受本站汽车采访时谈到。
“我们希望尽可能保持住自己的节奏,在销售节奏和销售质量方面能够达成一个很好的平衡。”
去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的价格战此起彼伏。
在新能源汽车加速抢占市场份额的汽车大变革时代,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力度、广度和激烈程度都到达了一个新高度。
成都车展上,高翔对宝马退出价格战一事直言,企业需要不断平衡市场份额、盈利水平、经销商盈利能力和消费者需求。目前的价格战,无论对于汽车厂家、消费者还是经销商来说都是不健康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今年7月,宝马宣布下半年重点关注业务质量,支持经销商稳扎稳打,这一消息被外界看作是宝马退出价格战的官宣。
7月起,宝马通过减少销售量缓解门店经营压力,帮助经销商应对短期市场挑战。
高翔称,宝马授权的经销商通常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决定终端零售价格,最终成交价受具体交易情况影响,“厂家无权干预”。实际上,宝马并未调整官方指导价,而是对下半年经销商给予更多的灵活性。
百年历史,也是百年风雨,赋予了宝马应对挑战的底气。“越是在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下,越需要坚定投资未来。”
高翔提到,从长期来看,中国市场良好的经济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
一是与发达国家每千人600-700辆汽车的保有量相比,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还相对较低,发展潜力仍然很大;二是目前中国居民储蓄已达140万亿元,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多,同时中产阶级人群也在继续增长,“中产阶级群体也是我们的潜在客户。”
也因此,宝马仍会继续为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投资,“我们相信,当前的挑战是暂时的,我们对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充满信心。”
“宝马拥有强大的战略定力,同时内部也会就重要决定进行充分讨论。有时会做出一些不同于行业大趋势的决定,比如坚持多种技术路线并行。”
“在行业浪潮来袭的时候,我们有自己的坚持和自信、独立思考、独立判断。”
“我们一直按照既定规划和节奏开展电动化,对新能源车市场发展前景也十分看好。”
根据规划,BMW新世代车型将于明年开始在全球投产,2026年将在沈阳实现国产。
在新世代车型问世后的24个月内,宝马将推出至少6款新世代车型,其中包括一款轿车和一款SUV。
目前,宝马已经在主要细分市场提供了纯电动车型,比如BMW i3, i5, iX3等。“宝马纯电动车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宝马品牌DNA以及纯粹驾驶乐趣,保持了驾驶操控方面的优势,没有丝毫妥协。”
2023年,宝马在中国纯电动车销量接近10万辆。今年前7个月,宝马在中国的纯电动车销量也同比增长了超20%。“2026年,BMW新世代车型在中国投产之后,我们在纯电车型方面的竞争力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高翔也表示,虽然中国市场消费信心有待提升,消费者购买大宗商品时愈加理性,但购买豪华车的意愿依然存在,市场依然很有潜力。
“宝马一直在提升本土研发实力。”
2021年,宝马与诚迈科技成立合资企业——宝马诚迈,专门从事软件开发工作。
目前。最新一代BMW操作系统中70%的功能都是由本地数字化团队打造。年内,宝马诚迈软件工程师将达到600多名。
同时,宝马也在与中国科技企业合作,扩大科技“朋友圈”。“未来,我们也将把前沿科技,比如大语言模型应用到未来车型中。”
宝马希望稳扎稳打,在数字化、智能科技的应用方面,“我们不拿消费者做技术测试,不会把看上去非常前沿但未经验证的技术应用到我们的车型上。”
调研显示,宝马中国客户平均年龄比其他市场年轻10-20岁,年轻用户大都是“数字原住民”,对数字化要求更高。“可能大家会说有的厂商动作很快,但宝马坚持的是为客户提供成熟、安全的技术,让他们放心使用。”
“尽管目前市场上存在诸多挑战,但我们不会为此感到特别焦虑,因为我们相信,从长期来看,市场和行业会走向可持续、健康的发展。”高翔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