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自强一路损邻 住户反被营造商告
高雄前金区自强一路一处大楼工地2022年8月发生坍塌,造成7户损邻事故,其中一户郭姓受灾户拿到建商重建提存金后,竟回头提告「不当得利」。(任义宇摄)
高雄市前金区自强一路大楼工地去年8月坍塌,造成7户损邻,有住户收到建商重建提存金后,却挨告「不当得利」,痛批建商打假球,希望市府出面帮忙。高市府工务局表示,市府无法介入法律程序,但会在行政程序上多帮忙。
前金区自强一路83巷口建筑工地去年8月14日开挖地下室,却造成附近路面塌陷,还让7户民宅倾斜受损,其中6户受灾户与建商和解后,迟迟等不到房屋重建完成,还有1户郭姓住户未同意和解,拿到建商1060万元的损邻提存金后,竟被提告「不当得利」。
郭姓受害户表示,根据高雄损邻争议调处办法规定,依受损房屋重建费用加2成金额由建商提存在法院,而房屋经鉴定重建费用后,建商共提存1060万元在高雄地院,提存书上载明为「清偿提存」,将钱领出后建商却指控该笔金额为「担保提存」,郭住户则涉「不当得利」。
「建商根本就是在打假球!」郭住户指控,建商今年中将钱提存在法院后,成功获得高市府工务局许可复工,就跑来指他的房屋折旧后只值200多万,其余800万是不当得利,要提告把钱拿回去,向工务局反映却只得到「没有办法」的回应,质疑这样消极「建商都不用怕把房子用坏了」。
住户还说,1060万元要自己盖回房子不但要倒贴,当初建商承诺的要支应拆屋后的租屋费用,建商两手一摊就说没钱,让受灾户自行承担1个月7万多元租金,好不容易要准备盖回房子,却又突然被告,只能怨叹「不该让他们拆房子的」。
高市工务局建管处表示,从受理损邻案后,即积极协助住户与营造商坐下来沟通协调,同时告知申请危老重建等相关资讯,但至于赔偿金额部分,建管处坦言,双方赔偿认知金额差异过大,进入司法程序市府无权介入,仅能在行政程序上尽量协助郭家重建。
郭姓建商表示,与郭姓住户当初在谈和解条件时,无力负担对方开出的赔偿金,因此在市府要求下由营造厂商存入提存金,后续诉讼等程序是由营造厂提出,要透过法律来认定实际赔偿金额,其余6户受灾户已完成建照申请,待大楼工地处置告一段落即启动重建。至于提起诉讼的营造厂商经记者致电,截至昨晚并未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