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彩笔记录 消逝的台南
插画家林致维走访叶石涛曾经生活过的米街一带,在傍晚时分,附近街景有如梵谷名作〈夜晚露天咖啡座〉。(林致维提供)
叶石涛在蜗牛巷居住时,被当作政治犯下狱,如今的蜗牛巷仍能找到他的故居,周边环境却多出了社区再造计划装设的蜗牛造型装置艺术。(林致维提供)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学书写。居住在台南7年的插画家林致维,本业是材料工程师,每到休假便到处跑,以水彩速写台南各地风景。一次参与叶石涛文学地图导览之后,萌生走访、记录叶石涛笔下场景的想法,「台南这几年一直在变化,有些旧的离开,新的进驻,我也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留下我对台南的记忆。」
用自己的方式留下记忆
林致维表示,他特别喜欢读叶石涛描述过去在白色恐怖时期的小说,「叶石涛住在台南蜗牛巷时,在白色恐怖时期被当成政治犯入狱,出狱后文学梦几乎破灭。直到90年代,才回头去将当时的经过写成小说,〈往事如云〉就是主角住在蜗牛巷的故事,也是叶石涛作品真正蜕变的阶段。」
林致维表示,可能因为同是创作者,能理解在遭遇挫折之后,将人生经历转变为创作的力量,「小说主角辜安顺从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入狱后终于了解真实人生。这不只是辜安顺的转折,也是叶石涛的转折,也会让我想到自己在创作上的转折。」
林致维来自新竹,白天是工程师,下班后的身分则是插画家。他自大学时开始学画,从基础的素描、水彩开始学习,至今画了11年,假日常到处走踏,画水彩画和速写,并在粉丝团「1/2艺术虾」发表作品,「因为在台南生活,我一直想为这里出版一本作品。」
于是林致维花了1年时间,读了200多篇叶石涛的小说和散文,更研读相关论文,从叶石涛的人生经历着手,规画他的走踏路线,像是叶石涛17岁时与《文艺台湾》编辑西川满见面的「蕃薯崎」一带、在米街(今新美街一带)的初恋等故事,然后按图索骥,画下这些地点现在的样子。
林致维笑说,这本《台南巷框》有如一本论文,算是对这段住在台南日子的交代,「住在台南的这段时间,有些我画过的地方也慢慢消失了。我很想让大家看到我眼中的台南。」
大菜市近2年变化很大
林致维也曾和太太陈蔷安在2016年一起采访台南西市场的店家,自费出版《大菜市人物志》。过去称作「大菜市」的台南西市场,近年为了还原其中日本时代的古迹原貌,频频有政府将拆除外围铁皮屋的传言,「还比较没观光客的时候,这里除了老店,也有不少老板在这里实践他们对于开店的理想。」
如今2年过去,大菜市的铁皮屋大致还在,环境却愈来愈商业化,有如再复制一个文创区。有的小店老板拆伙、歇业,有的干脆另觅他处,人去楼空,现在连夹娃娃机也入驻,让林致维忍不住感叹,「这一切都在完成后半年内剧烈变化,采访时觉得永远不变的当下,其实很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