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藝術百億利益疑遭壟斷 監院糾正文化部

公共艺术乱象多 制表/政治中心

根据监委范巽绿、苏丽琼、林盛丰的调查,文化部长年对公共艺术疑遭少数特定代办垄断等不合理现象未积极处理,有失主管机关立场,且未积极核实建置专家学者名单、多层次揭露资讯、将违规厂商及委员分别列入采购黑名单及除名、落实回避及旋转门条款,又一味以「皆未接获检举或明确违法事证」、「已于各征选方式简章范本第廿条皆订有回避条款」消极回应,有严重违失。

公共艺术推动至一一○年,共完成二四五五件设置案、作品五一二六件,总经费九十九亿余元,但各界总批评制造无数公共垃圾、造成环境视觉污染、少数团体垄断、经费庞大浪费。

监委调查发现,兴办单位多半不谙公共艺术,总藉「行政代办」之名行「全部委办」之实,在一○○至一一○年间代办案七一一件、自办案八○六案,代办案件占总数百分之四十七点四,代办设置经费四十三亿余元,占全部设置经费六十四亿余元的百分之六十八点二八。

监委指出,一一○年度公共艺术案一四一件,就有八十四案委托代办,其中五十八案集中在四家代办公司,比率高达百分之四十一,部分代办甚至与得标公司有重大异常关联,疑似成为利益集团统筹与利益分配者,许多想进此领域的年轻艺术家总认为自己需要「靠行」才能拿到案子。

此外,政务委员张景森于前年曾转达接获艺术家反映公共艺术代办单位疑似掌权,使执行小组及征选小组成员名单具操作空间,并有向艺术家施压之嫌,请文化部思考未来改善方式,但文化部始终未主动深究原因。

调查报告指出,文化部专家学者资料库委员有三六六人,专业层面分布不均,而且多年来也未新增调整,专长为艺术创作者或艺术行政者占比百分之八十六,多数无空间性艺术创作、社会雕塑理论、公共艺术评论、艺术史、艺术理论研究等经验,「视觉艺术专业类」委员名单名不副实,直接结果就是兴办单位无法采购出艺术性较高的作品。

监委表示,公共艺术推动初期不乏台北「敦化通廊公共艺术」及高雄捷运美丽岛站「光之穹顶」等成功案例,但文化部未紧扣设置公共艺术政策目标与时俱进,特别是培养年轻世代艺术家、鼓励艺术跨域,导致近年难见具台湾特色公共艺术。

其中,预算规模庞大的国防部甚任由各军种自行向中国大陆进口「制品胚体」,包括陆军六军团指挥部龙山营区「国防巨轮」及「军旅记忆」、第三地区支援指挥部育勤营区「迈向胜利高峰」、航空特战指挥部归仁营区「护卫」等公共艺术,皆自大陆厦门制造进口,完全失去设置公共艺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