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2022年国际油价应可维持多头格局

工商社论

有别于过去两年,国际油价走势受疫情、石油输出国家组织及伙伴国(OPEC+)大幅减产等因素影响而产生剧烈起伏,西德州原油(WTI)期货甚至曾出现史上首见的负油价,目前市场专家对未来国际油价多半呈现中性预期。1月14日Bloomberg市场共识预测显示,2022~2024年布兰特原油(Brent)价格预测中位数皆维持在74美元/桶左右。若暂不论资金面因素的话,现下市场预测之所以缺乏明显的方向性,主要是供需两端各有助涨与平抑油价的力道。

就供给面来看,牵动油价的因素有四: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即是OPEC+对原油产量政策依旧保守。日前甫结束的OPEC+部长会议决定,考量Omicron变种病毒疫情对需求面可能带来下行风险,2月份仅维持现行每月日增产40万桶原油计划,消息一出后国际油价相应走高。而OPEC+自疫情爆发至今的保守态度,也让市场对其解除产量限制的预期渐渐消退。

第二,去年底各界原以为Omicron变种病毒的重症比率较Delta低,疫情并不会比Delta来得糟。岂料,Omicron的高传播力使欧美国家新增确诊人数一直维持在高档,入院的患者也大增。随着Omicron疫情的影响远超过预期,美国防疫措施相应提升,难免会垫高开采人力及运输的成本,进而可能再度拖累页岩油的探勘开采进度,抑制相关能源供给。

第三,原油产业投资不足,限制了非OPEC+产量的增长速度,且在绿能发展趋势越来越明确的情况下,传统能源业者与华尔街对原油投资探勘转趋保守,而市场投资人也较青睐低资本支出、高分红的公司,致使原油上游投资持续不足。资料显示,2014年原油上游资本支出近1兆美元,但到了2020年投资总额竟已低于4,000亿美元,且预计从目前至2025年都将维持在5,000亿美元以下,使原油产能难以增加。

第四,非洲最大的产油国奈及利亚之前因外力因素,导致产量低于生产配额近36万桶/日的问题有解,未来产量可望逐月回升,可谓供给面上少数的好消息。但市场期待许久的伊朗产量回归,则受制于伊朗核协议进展较原先的预期缓慢,使其重回国际油市仍有一段距离。

除了前述的供给面之外,需求面亦有四项因素使市场专家难以轻易断言油价后势。首先,即是经济复苏带动原油需求的增长速度,将快于供给的回升,这也是去年国际油价呈现多头的主要因素。国际能源署(IEA)预估,2022年第三季全球原油需求将回到新冠疫情爆发前,每天超过1亿桶水准,惟供给量能否支应市场需求,则受OPEC+的政策所左右。

其次,石化业对原油需求增长超乎预期,将部分抵销因疫情再起所减少的交通用油需求。同时,去年下半年欧洲和亚洲的液化天然气(LNG)价格飙升,导致各国公用事业提高以燃烧燃料油和煤炭来发电的比例,亦是国际原油需求得以支撑的因素之一。

第三,随着电动车普及率日增,花旗集团预估2023~2024年将开始对原油增长形成限制。然而,即便汽车用油减少,使其对原油直接消费下滑,但目前电动车的用电来源仍旧以化石燃料发电为大宗,以致于电动车出货虽快于预期,在发电的间接需求弥补下,原油需求尚不会因此出现断崖式的下坠。

最后,长期原油需求的抑制力道,仍要视绿能替代的速度而定。即便当前全球高度期望绿能替代化石燃料,进而让相对高污染的化石能源能退出历史舞台,如去年11月,全球前两大的碳排放国─美、中两国更出乎意料地发表了一份联合宣言,承诺各自在未来十年加速减碳,以及许多国家为了达到《巴黎气候协议》的目标(在本世纪内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2°C 甚至1.5°C内),亦积极推动在2050年达到净零排放(Net Zero)的目标,使全球出现齐心一致推动减碳大计,以因应气候变迁危机的良好氛围。但若务实地检视当前各国减碳进程与过往总难达标的经验,专家学者普遍认为,要达成2050年净零排放的机会微乎其微。因此,就预估短期原油需求而言,绿能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远不如早前预期,甚至可以暂且不论。

展望今年国际油价走势,就供给面而言,举凡变种病毒对于生产、运输的干扰、OPEC+持续限制产量、非OPEC+亦因长期缺乏投资,使产量增速有限等,仍将是推升国际油价的重要力量。而伊朗原油回归市场还在未定之天;至于需求面对油价的影响,主要则视这波Omicron疫情对经济影响程度多大而定,各界高度期待的电动车等绿能趋势虽是不可逆之长期潮流,惟在化石燃料仍是目前主要发电来源的情况下,其对短线油价影响有限。综上分析,2022年国际油价理应不到转向空头的时间点,在多数时间油价仍会维持在高档区间盘整,且若经济复苏力道强劲,今年的油价高点甚至有机会超越去年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