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川普震撼又来了,各国经济安全策略比一比

全球市场掀起波澜,高度戒备极可能再度出现的「川普震撼」。从过去川普挑起的美中角力,再到俄乌战争,战略环境变化之下,主要经济体也重新思考如何应对中国崛起与保护自身经济利益。图/美联社

不到一周,美国就将举行总统大选,代表共和党的前总统川普声势似已凌驾代表民主党的现任副总统贺锦丽。基于川普过去在总统任内的「狂人」行径,此次他尚未胜选,即已在全球市场掀起波澜,各国政府也高度戒备极可能再度出现的「川普震撼」。

事实上,过去几年间,经济安全已逐渐取代全球化,成为国际经贸往来的核心考量。从川普挑起的美中角力,再到俄乌战争,战略环境变化之下,美国、欧盟、日本和澳洲等主要经济体也重新思考如何应对中国崛起与保护自身经济利益。由于各国处境与需求各异,其经济安全策略、也不尽相同。

美国的经济安全策略目的清楚、目标明确、作风强势。其以维护全球技术霸权地位为目的,以中国为假想敌,透过技术封锁和去风险化,阻止中国在技术领域的崛起。从美中贸易战开始,美国即持续施压限制中国高科技领域的发展。随着竞争加剧,美国也透过各种单边做法,自我强化。2022年的《晶片与科学法案》更是以527亿美元支持美国国内半导体制造,彰显美国确保全球技术竞争领导地位的决心。

在此思维下,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也从冷战时期的资源保护转向数位基础设施保护和技术自主。2023年的政策进一步加强出口管制和限制技术转让。同年的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报告更明确将中国定义为最主要的经济威胁,主张防范中国技术扩张,防止其主导全球供应链。

欧盟的经济安全策略目的不同于美国。俄乌战争暴露了欧盟对能源和战略资源的依赖风险,促使其开始强调战略自主、去风险,一方面降低对单一外部市场、特别是中国的依赖,另一方面也借由多边合作,打造供应链韧性。欧盟在2023年发布的《欧洲经济安全战略》中,规划全面的战略框架与做法,包含对外国投资的严格审查、加强出口控制监督,以及强化关键技术保护等。

欧盟为确保其于新能源和电动车产业的竞争力,除了近期与中国的电动车贸易大战之外,也有整体发展规画。以今年3月正式通过的《关键原料法》为例,此乃欧盟针对34种关键材料和17种战略原料,所量身打造的加工与进出口法规,以确保供应链安全。此外欧盟积极与加拿大、澳洲等国合作,寻求关键材料供应来源多元化。不过,尽管经济安全与去风险当道,现实上欧盟常需在经济安全与经济合作之间寻求平衡,既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但又持续推进与中国的合作,特别是双边贸易和投资方面。这种正反兼具的策略也是欧盟作为一个多国整合体的必然。

日本的经济安全策略与欧盟有近似之处:强调自主、供应链韧性和技术创新。其于2021年通过的《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对此政策定位有清楚的宣示。其他后续的相关政策,例如2023年的《数位与绿色转型战略》,则是主张支持国内企业技术创新,借由美国和欧盟的合作确保全球竞争力。在能源方面,日本则加强与澳洲的关键矿产供应链合作,以确保新能源技术所需资源的稳定供应。至于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则相对更加细腻与谨慎,力求技术自主与经济合作的平衡。一方面在高科技领域推动脱钩,但在制造业和能源进口等领域保持合作,此反映日本作为亚洲经济大国的地位与需求。

澳洲的情形则略不同于其他国家。作为中国的主要资源供应国,澳洲的经济安全策略聚焦出口安全和多边合作。澳洲在2023公布的《关键矿产战略2023-2030》,旨即在确保锂、镍等新能源矿物的出口安全,同时减少对中国市场的过度依赖。其他如2022年与美国达成的《美澳关键矿产合作协议》,商谈美澳两国在新能源产业中的原材料供应合作,也是澳洲试图开发多元出口市场的实例。不过虽澳洲在经济安全考量上,对中国有一定的强硬,也试图减少对中国市场依赖,然而澳洲在对中贸易上仍相当务实。这也是身为资源出口国的需求。

综观主要经济体面对中国之道,美国采取最为激进的经济安全策略,将中国视为主要威胁,强调技术封锁和脱钩。欧盟、日本、澳洲则在去风险与经济合作之间,各有平衡方式。

展望未来,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安全策略仍将持续定义全球经贸关系、供应链重构和技术竞争格局;而各国对中国的态度则直接影响国际经济秩序的稳定性与发展方向。经济安全当道,已成趋势,且短期内不易改变。观察各国如何演绎经济安全、如何在经济安全与经济合作之间找到平衡点,也是掌握未来国际经贸关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