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从政与经商隔行如隔山
工商社论》
鸿海集团创办人郭台铭结束访美行程,赶在清明节当天返台,并即在桃园国际机场饭店举行记者会,公开表示愿全力争取国民党2024年总统候选人提名,奉献他在国际上的智慧和人脉,用一生余命「为中华民国的生存发展而战,为台湾人民的安全幸福而战」。
郭台铭并进一步指出,台湾现在因地缘政治所面临的危机,包括产业、人才断链,和随时可能爆发战争的风险,从而如何让中华民国台湾所创造的民主典范、经济奇迹不致功亏一篑,继续朝先进科技国家迈进,就是他自己决定争取参选总统的动力。
检视郭台铭为争取国民党征召提名参选总统的这一番论述,立即面临两大质疑。首先,其以非党员的身分,却期待国民党能够征召他代表参选,本身就有合规性的问题。再者,朱立伦主席对于提名候选人的游戏规则,到底是采经由咨商直接征召,抑或透过民调数据,乃至于党内初选,以决定人选的暧昧模糊,也将面对背后是否有与特定人选暗盘交易的疑虑!
撇开这两个层次的质疑,务实的来剖析郭台铭所自陈的参选「优势」,到底是否经得起诡谲多变的当前国际政经态势的检验?抑或只是一厢情愿的自我吹嘘之举?于此分述如下:
首先,郭台铭以他成功的创业经验,自认将可使台湾的经济奇迹不致功亏一篑,并继续朝先进科技国家迈进。然而鸿海集团得以成功创业,其实是抓住上世纪90年代两岸恢复交流的历史机遇。大量台商西进大陆,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工与土地成本以及政策优惠,才得以闯出一片天。这种难得的机遇和成功经验,固然是弥足珍视的「资产」,但同时却也积累成为另类「包袱」。尤其是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的亮丽绩效,使中国的国力得与美国分庭抗礼。进而导致美方粗暴地在美中之间掀起关税战、贸易战到晶片战,且迄今仍未罢手。从而夹处美中之间的台资、台商,乃因而陷入进退失据的困境。
以具体事例来看,在晶圆代工领域独步全球的台积电,刘德音董事长日前就直言无法接受美方在补贴台积电前往美国设厂的同时,却又设下层层限制。美国此举势必造成已在大陆设厂的台积电陷入自我断链的困境。而由郭台铭创办的鸿海集团,目前生产与研发部门主要仍在中国大陆,则在美国主导的科技新冷战之下,郭创办人自期能够引领台湾继续朝先进科技国家迈进的「政见」,又将如何落实?
其次,郭台铭所指陈台湾现正面临随时可能爆发战争的风险,这当然是所有想要角逐总统大位的「候选人」所不可回避的课题。而以台湾夹处在美中两强之间的特殊「地缘」,最佳的解方自然是希望能够「左右逢源」,但现实的处境却可能是「两面不讨好」。从而以郭台铭的创业经验来看,如果要设法打消中方的犯台举动,原有的人脉关系同样也将既是「资产」却又是「包袱」。因为牵涉到两岸的分合,光靠过去的人脉虽然可以提供沟通的管道,但是台方要如何让步才有可能使中方同意偃旗息鼓,而又不致于被诬为「卖台」,无疑将是郭创办人不可承受之重的「包袱」了!
尤有进者,以实施民主选举制度的长期发展经验来看,固然想要参选国家领导人,自不应有学历和职业经验的限制,但倘若候选人如郭台铭般有深厚的企业关联性,则自然要面临是否以及如何「利益回避」的课题,而以美国的例子来看,从1776年独立建国以来,迄今也只有前总统川普是赤裸裸毫不避嫌的生意人,以致退休迄今已逾三年却还要面对多达34案的法律诉讼。
做为国家领导人,除了要积极的注意利益回避之外,光靠多数选票取得执政地位,并不保证就能够达到良治善治的成果。毕竟政治治理、公共决策需要的是一种专业能力,然而现实上举世各国却有不胜枚举的案例是,执政者根本是「说一套,做一套」,以致被曾经担任桃园县长的许信良,自说「选举是高明的骗术」。是则郭创办人在缺乏练达的政治历练下,纵使最后得以胜出,但是拚了一生余命,可别像误闯丛林的小白兔般,感慨选举果然是高明的骗术,不只骗了国民党,骗了众多选民,同时竟也骗了自己!
民主选举的基本游戏规则应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权力的诱因与落实理念之间如何拿捏,必须接受检验的自然不只郭台铭而已。寄望明年的总统大选,能够给台湾带来务实转型提升的新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