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COVID打破「供应链脱钩」神话

工商社论

美国前总统川普三年前开启中美贸易战,其中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供应链脱钩」看起来已经失败。代表蔡英文总统出席APEC的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在非正式领袖会议,针对要求「境内半导体晶片自给自足」的政策主张,以极为白话的口吻提出示警;最近东南亚COVID疫情上升,印尼越南泰国的工厂纷纷关厂停工,美国与欧洲因为经济解封增加的大量需求,全部涌向中国大陆,中国的出口金额不断创下历史新高。COVID让川普提出的「供应链脱钩」沦为神话,也证明张忠谋所主张:「基于自由贸易体系的供应链」,才是最终的答案。

越南与印尼原本都是川普「供应链脱钩」大计里替代中国的两个支柱,但是越南与印尼今年都陷入COVID疫情,7月更爆发新一波大量确诊,越南确诊人数最高的胡志明市周边,政府下令所有工厂的员工必须「停止通勤」,工厂必须瞬间变出庞大的宿舍让员工住宿,小型工厂还可在厂区内搭帐篷应急,台商大厂如宝成、儒鸿等只有停工因应。东南亚工厂普遍运作困难,大量纺织成衣业、消费电子业的急单回到中国。

大陆从去年下半年就不断出现热到沸腾的出口实绩,中国海关最近公布4至6月的出口金额高达8092亿美元,在去年极高的基础上再往上增长30%,而6月单月出口年增32.2%,单月贸易顺差515亿美元,原本贸易淡季却出现旺季的表现,关键之一就是东南亚疫情升温。大陆2020年贸易顺差以美元计算高达5350.3亿美元,是中共建政以来第二高的历史纪录,如果转换成人民币来计算,则创下历史新高。今年上半年以人民币计价的贸易顺差更达到1.63兆元,相较于去年上半年的1.19兆元,年增率高达37%,以今年火热的转单来推估,今年贸易顺差可能还要再创历史新高。

「供应链脱钩」虽然是个具体、简单、最能鼓动团结情绪的目标,但是正如张忠谋提出的警语,政府使用政策强迫或引导半导体供应链厂商转移,不仅成本将会提升、技术的进步可能放缓,且在花费了数千亿美元与许多年的时间之后,结果仍将无法建立自给自足的供应链。一般传统商品制造的供应链当然不如半导体晶片复杂,但是也不可能靠少数几个官员强烈的主观意志,就达成供应链脱钩的目标。

拜登总统上任后,虽然保留了川普的惩罚性关税,却显然以更谨慎的态度来应对中美经贸战争。拜登在2月签署行政命令,启动一项跨部会的审查工作,研究美国与全球的半导体、大容量电池、药品、稀土、以及基础设施与生命安全产品这五项产业的供应链,目标是要真实了解供应链的核心关键,作为制定有效且可行的长期政策。

拜登指定这五项产业,对关键性战略产业做了明确的定义,其中大容量电池、药品与稀土的主导者都在大陆,而半导体则在台湾,另外基础设施与生命安全的供应链则广泛存在各国。拜登的行政命令虽然没有明指台湾或中国,但是美国对于自己无法掌控的关键战略产品,急着补强致命伤的意图则十分明确。

拜登显然采取更为谨慎、精准打击的政策,他在彻查五大关键产业的行政命令,以及后来一连串对中国产业的制裁政策,包括4月8日美国商务部更新贸易实体清单,对天津飞腾信息技术公司等七家中国企业及政府实验室实施出口管制,七个列名的实体都与中国的超级电脑有关,我们可以看到拜登总统试图与川普有所区隔、更为精致的修正政策。

多家智库与媒体使用「小院高墙」(Small Yard High Fence)来归纳拜登的中国制裁政策,川普「一刀切」手段看似轰动却难以落实,拜登改弦易辙,改以打蛇打七寸的精准战术,缩小打击对象,但是对纳入「小院」内的标的,则设法筑起极高的进入障碍,并且确保美国在这几个关键产业的主导能力。

张忠谋的呼吁,与拜登「小院高墙」的政策无疑是相呼应的,各个国家基于国家安全的考量,以精准布局的手段在国内维持一个特殊目的的供应链,至于规模大得多的民间市场,还是要交回给自由运作的民间市场;拜登的小院高墙也是类似的逻辑,少数尖端的战略产业必须由政府紧盯,至于墙外的供应链,就交由厂商自行决定。

大国对决的炮火隆隆,夹在中间的小国与升斗小民无处申冤,不过,COVID疫情让一刀切的供应链脱钩现出原形,若能走上精准打击的道路,减少无辜百姓的伤害,倒也值得额首称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