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哈马斯恐攻周年 中东冤冤相报的警世录

色列对真主党发动攻击,造成百万黎巴嫩居民家园残破。图/美联社

一年前的10月7日,哈马斯恐攻以色列,造成重大死伤。一年来,在以色列总理尼坦雅胡「加倍奉还」的报复行动下,这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冲突已经发展成为多线战争,无论从战争型态和战线推进速度观察,除非有熟练的国际政治操作介入,否则很难阻止战火继续扩大,更遑论重新追求中东和平。而中东冤冤相报所造成的生灵涂炭,值得各国领导人引以为鉴。

去年10月7日大屠杀引发了前几十年加起来都没有发生过的一系列事件。以色列在走出最黑暗的日子后获得国际间广泛同情,当尼坦雅胡宣战并对加萨的哈马斯组织发动猛烈攻击时,盟国支持以色列追究责任,但也提出警告。美国拜登总统警告以色列应避免华盛顿在911袭击后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时犯下的错误;随着加萨死亡人数飙升,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警告,若以色列不采取更多措施保护平民,就有可能以「战略失败取代战术胜利」。

然而,在震惊悲愤和危险不安时刻,盟友的警告似乎被以色列忽视。宿敌间的传统红线一再被跨越,历史先例也变得毫无用处。接下来的一年是灾难性的死亡与破坏,悲剧叠层。

以色列杀死哈玛斯领导人辛瓦尔,但哈玛斯并没有消失。根据巴勒斯坦卫生官员,以色列的攻势迄今造成 41,000多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炸弹将大片地区夷为废墟,大批加萨百姓被迫离开家园,疾病饥饿环伺,痛苦不堪。

另一方面,以色列对真主党的攻击,成功暗杀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入侵黎巴嫩,在在显示了以色列国防军事的主导地位。黎巴嫩总理米卡蒂告诉联合国,百万黎巴嫩居民被迫逃离家园,流离失所,成为中东政治僵局的无助受害者。

支持以色列者或许认为直捣真主党对伊朗是一大重创,将进一步削弱伊朗的实力,伊朗在黎巴嫩长达数十年掌控阿拉伯国家的计划可能会化为灰烬。然而,这些人遗忘了1982年和2006年以色列曾两次入侵黎巴嫩,结果导致黎巴嫩的政治情况变得更加棘手,从长远来看,以色列本身也更不安全。

中东政局千丝万缕。去年10月7日大屠杀事件固然有其历史背景,更有当代地缘政治因素。在此之前,海湾阿拉伯政权和沙乌地阿拉伯王储穆罕默德‧沙尔曼曾认为,可以在搁置巴勒斯坦问题的同时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担心他们伊朗,且越来越蔑视美国的智慧和日渐式微的实力。因此,他们需要以色列协助在这个网路战的新时代与伊朗进行斗争。没想到,一年前的哈马斯大屠杀再次唤起全球对巴勒斯坦的注意,巴勒斯坦建国问题沉寂多年后重新回到全球外交桌面,这正是哈玛斯、真主党和伊朗想要的。

过去两周,以色列对真主党歼灭性的攻击,让全球见识到该国拥有打现代科技战的强大军力。但以色列可以取得安全吗?可能不会;剩下的人质会很快获释吗?遗憾的是不太可能。以色列与哈玛斯、真主党、胡塞武装组织和其他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军事冲突可能会因为过去两周的变化暂时沉静,但最终无法真正结束。这是历史上无数单靠武力难以实现和平与安全的例子。以色列虽证明拥有强大数据分析、人工智慧、网路渗透和常规武器组合的强大军力,但战胜并未令他们感到安全;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尼据说已被安置到「安全」的地点,但在现代世界里,安全的地方并不存在。

如今历史已被加速推入后中东时代。后中东时期以巴冲突不再只是传统的领土主权之争,双方若没有和平的愿景,未来就没有希望。地缘政治不是一成不变的,长期和平与安全需要政治远见;如果没有可靠的政治愿景,就不会有稳健的和平。不幸的是,尼坦雅胡领导下的以色列政府严重缺乏「以和止战的政治愿景」。

伊朗领导人目前或许正在舔舐伤口,但德黑兰方面一定会加强对叶门胡塞武装组织的投资,并寻求重建真主党,更可能开发核武。加萨走廊内仍存在着政治真空,成千上万年轻人准备为自己的未来与以色列对抗。以色列戏剧性地重申了自己是区域内的主力,但若不寻求与巴勒斯坦成为邻国,实现和平政治,长治久安就不会存在,中东局势也随时会成为一场彻底大火。

无论中东局势如何,世界主要国家都不应忽视此一教训。AI和创新先进技术提升军力,关系国家生存,但取得军事上的胜利并不能保证安全。犹太国家的持久安全之路涉及与巴勒斯坦人的和平解决,而不是永远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