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积极处理2024年的供给过剩危机

中国大陆大量新增石化产能造成石化原物料巨大的降价压力。图/新华社

2024年全球景气虽然可望由剥而复,逐渐复苏,但是中国超产的石化、钢铁等基本工业原料与汽车等终端货品,仍难以走出「永远清不完库存」的暗夜,亚洲各国包括台湾、南韩、日本、越南、泰国的相关业者也将一时难以脱困。也因此,积极处理供给过剩,将是新年度朝野必须共同因应的产业发展课题。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的纲要,接着在十三五与十四五(第十四个五年计划)规画纲要、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均不断强调,供给侧的结构改革希望借着「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来对中国经济结构进行深化改革。

经过多年的贯彻执行,中国的产业结构的确在往高附加价值的方向推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高新产业产值不断扩大,列为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总值也已经突破一兆美元。国家统计局编制的「转型升级指数」在2022年达到162.8,比提出供给侧改革的2015年,整整提高了53.1,进步极为显著。

但是,供给侧改革固然解决了国内各省之间重复投资、低端投资的问题,过去八年中国仍然在钢铁、石化、造船、汽车等行业进行了巨额投资,如果拉高到整体国家产能的高度,中国在基本工业产品的产能迅猛扩张,对亚洲周边各国包括台湾、南韩、越南、泰国等同业都带来重大冲击。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石化与塑化产品消费国,在推动进口替代的国产化政策下,中央政府规划在大连长兴岛、河北曹妃甸、江苏连云港、浙江宁波、上海漕河泾、广东惠州和福建漳州古雷七大石化园区扩产,推动炼化一体产业政策,去年已经有超过20个石化扩产项目陆续完工投产,涵盖全面的塑胶原料产品,由于刚巧遇到全球去库存的低迷景气,大量新增的产能造成石化原物料强大的降价压力。

中国石化产能在习近平提出供给侧改革的2015年,仅占全球12%左右,但是到了2023年已翻倍到全球产能的25%,过去高度仰赖中国市场的台湾、南韩、日本石化业者首当其冲。台湾整体石化产值在2023年衰退14%,仅有1.6兆元,而台塑集团企业等石化公司的获利大幅衰退,在台股指数全年上涨超过26%的荣景中,塑胶类股指数去年逆势下跌7.89%,在主要类股指数中沦为后段班,是斯人独憔悴的「惨业」。

大陆钢铁产能过剩、低价外销的现象比石化业更早,去年台湾股市钢铁指数全年也只能勉强持平,龙头中钢公司虽努力提升高功能特殊钢的生产,仍受到钢价长期低迷不振的压力,中钢在2023年第三季之前,四个季度有三个季度亏损,另一个季度则勉强损益两平,股价还原每股一元的配息后,全年仍然出现6%的跌价,经营压力极为沉重。

中国钢铁产能过剩是难以解决的沉疴,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曾提出警告,2022年全球粗钢产能高达24.63亿吨,需求却仅有18亿吨,存在高达六亿吨、或是25%的过剩产能,而且过剩产能都集中在中国大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2024年元月公布的最新统计,2023年中国钢材出口量超过9,000吨,年增33%,而前11个月的钢材出口平均单价每吨947.4美元,按年相较大幅跌价32.2%。虽然中国钢铁厂在第四季开始执行减产计划,避免了钢铁价格继续探底,但是要恢复到正常的利润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美国早在川普总统时期就对中国的钢铁与铝制品祭出高额的反倾销关税,欧盟也正在研拟相关的反倾销政策,但是欧盟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因为中国电动车大举外销欧洲而变得更为复杂,以法国带头的欧盟国家率先针对中国电动车与柴油车升高调查层级,也引起中国商务部对欧盟进口白兰地进行反倾销调查,中欧彼此贸易报复的硝烟味极为浓厚。

所幸台湾企业大多拥有强健的资产负债表,没有沉重的债务与利息压力,折旧压力也远比亚洲同业要低,我们期盼经济部与业者紧密合作,协助台湾企业加速分散市场,持续降低对中国市场的依存度,甚或积极参与企业资本支出正在快速上升的北美市场,并且及早布局乌克兰战后重建的商机,台湾企业原本对中国市场的生态就极为熟悉,如何拟定趋吉避凶、减少杀价伤害的企业政策,正是台湾石化与钢铁业展现灵活且前瞻策略,化危机为转机的最佳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