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解析大陆坚持清零管控的代价与副作用
工商社论
由于新冠疫情的反复,以及大陆不少省市地区被迫采取封城管控并坚持「清零」的断然对策,使得大陆4月的经济增长大幅走弱。从4月初起,先是世银在5日就下调2022年中国GDP的增长率,预测将由5.4%降至5%,最差甚至可能将降至4%。紧接著于19日,巴克莱也公布对2022年中国全年和第二季经济增长率,较4月初世银所公布的预测,进一步下降至4.3%与3.3%。到了5月份,惠誉于4日所公布的年增长率预测已经由4.8%降至4.3%。而最新的预测值,也就是瑞银于18日所公布的,则又进一步下降至年增长率只有4.2%,而第二季的增长率则更是将降至2%以内。
除了这些国际金融与经营管理机构所公布的对中国今年全年以及第二季GDP的成长率预测之外,堪称桴鼓相应的,则是已经投入中国市场生产营销的国外企业商会组织,迩来也各自发表对会员投资情况调查的不利观察。包括5月5日中国欧盟商会的报告就指出,由于中国严格的防控措施,不只已影响外企商务旅游的正常运作,也使得中国市场对欧企的吸引力大减,调查显示,已经有25%的欧企开始考虑要撤出中国,比率创十年新高。同时更有约三分之一的业者反应,受中国官方限制人流的规范,已使欧企面临劳动力减少的新课题,从而更有近六成的欧企已在下修2022年的营收预估。
不只欧企对在中国投资营商,因疫情冲击和中国严苛的封控清零对策,而对未来前景出现负面评价,5月6日「上海日本商工俱乐部」发布的调查报告,所呈现的负面数据则更是令人侧目。该报告指出,目前已经有63%的日企处于完全停摆状态,如果再包括稼动率三成以下的28%日企,则相当于有超过九成的日企,在上海封城期间几乎无法生产。同时也有逾半的日企反映,封城期间上海物流根本完全无法进行安排,以及43%反映国际物流同样也完全无法进行安排。
除此之外,中国美国商会也在9日发布的调查报告中,指出有61%美企反映封城影响供应链与物流。而即使中国官方表示会协助外资企业复工复产,但却只有12%美企表示有改善,56%则表示未能缓解。影响所及,则是已有52%美企表示在中国的投资计划被推迟,甚或已计划减少投资,从而也有58%美企只好下调2022年度的营收预期。相较于前引各国际金融、投资顾问所发布的2022年中国GDP增长预测值,包括美、欧、日等三大经济体在华投资营商企业的投资影响报告,可才是真刀实枪的切肤之痛。因而,到了17日,中国美国商会会长何迈可(Michael Hant)乃又进一步发声,直指外商外企因为入境受到限制,「意味着从现在起的三到五年后,我们很可能看到外商在中国的投资减少。」而这些限制措施,也将促使在中国拥有供应链的外国公司,只好去寻找替代来源,以减少供应中断的问题。
也许是感受到来自外企、外银体系对中国疫控限制措施的负面评价甚至是不满,大陆当局先是在5月12日,由中共中宣部,偕同中财办、发改委、商务部及人民银行等相关部会,特别举办记者会,在疫清应对、财经工具、外贸开放、货币金融及生态环保等五大领域,强调力争在今年上半年将先后推出所有已确定的工具,以确保稳住经济的发展。但显然这些官方的宣示,并未能对外资企业产生激励效应,于是只好在18日由本身就是经济专业背景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借着在云南主持召开「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的座谈会上,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全国各省市政府必须增强「急迫感」,让解救经济危机所规画的各项新政策措施「能出尽出」,以确保经济运行。包括「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全部都要兼顾好。
综观中国当局密集的放话、宣示,显示包括习近平和李克强对于疫情所引发的内忧和外患的确有「急迫感」。但是到了省市地方领导阶层是否也能人同此心?或者只「虚应故事」,又或是「过度」反应,也就是重蹈「过度」管控疫情所带来的副作用之覆辙?无疑将是对于中国长期以来所奉行「由上而下、一体适用」的施政模式之「政治罩门」的再度检验。否则包括外企外商、台商、甚至是陆企,基于「在商言商」的务实考量,未来包括外企的撤出,乃至于中企的外流,恐将成为另类的产业流动「新样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