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莫迪东西逢源 印度影响力更上层楼
印度总理莫迪。图/美联社
刚展开第三个五年任期的印度总理莫迪,近期忙于穿梭外交,继7月初访问俄罗斯,并与俄国总统普丁就发展本国货币双边结算系统达成协议后,又于8月23日在基辅会见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表达印度愿在任何和平努力中发挥积极作用。随后,莫迪又分别与美国总统拜登、普丁热线,强调支持和平结束战争的立场。
自从2018年中美贸易战、科技战,以及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印度成为少数能够自在地游走于东西方阵营的国家,纵使西方已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印度仍持续和俄国有可观的贸易往来。不禁令外界好奇在莫迪的第三个任期中,会将印度政经影响力提升到何等局面。
推论未来五年印度的发展前景,可先看莫迪前两个任期的经济成绩单。拥有14亿人口的印度,在莫迪主政下的十年平均经济成长率约6%,2014年印度GDP排名全球第十,2023年上升至第五,仅次于美、中、德、日。据国际货币基金(IMF)预测,印度GDP可望在2025年正式超越日本。在股市方面,印度股市从莫迪首度执政时的24,271点,到今年8月底已突破82,000点,涨幅高达238%,市值突破5兆美元,成为全球第四大股票市场。
事实上,自从美中竞争掀起全球供应链重组之后,印度即和东协、墨西哥一样,获得全球外资企业的高度青睐。以美商苹果为例,目前全球每7支iPhone就有1支是在印度制造,且占比持续攀升中。
尽管莫迪十年执政成绩不俗,但在今年大选中,选民并未给他及其所属印度人民党相对应的选票支持,只能用「惨胜」来形容。相较于2014年和2019年的两次大选,执政党均获得人民院单独过半席次,但今年选后,莫迪必须和友党合作,才能在国会取得过半席次。
今年印度人民党的席次大减,与近年经济成果未能雨露均沾,以及莫迪独尊印度教并大力推行多在北方邦使用的「印地语」有关,造成其他宗教(如穆斯林)和使用「泰米尔语」的南方选民的强烈反制。
「南北分歧」一直是印度政局中非常敏感的话题,虽然莫迪努力将自己塑造为印度有史以来最好的管家,但富裕的南部选民多数不买帐。印度经济发展呈现极为明显的南北不均,以中部的中央邦为界,北印度是传统政治中心(首都新德里即在北部),而南印度则是自英国殖民以来经济发展相对蓬勃的地区。
印度南部邦除了都市化程度较高之外,印度46%的电子产品出口来自南方,位于南方且有「印度矽谷」之称的班加罗尔,更孵育出全印度46%的新创「独角兽」。而南部五个邦(安得拉邦、卡纳塔克邦、喀拉拉邦、泰米尔纳德邦和特伦甘纳邦)过去三年吸引了逾35%的外资,并贡献印度30%的GDP和66%的IT服务业产值。如此悬殊的南北差异,也使得印度南部的人均所得比北部高出4倍之多。
对于外资企业和一般投资人而言,应如何看待莫迪执政的下一个五年?首先,在政治面,由于莫迪在此次国会选举中赢得惊险,未来五年必将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好让北部铁票仓支持者能对经济发展成果更加有感,以稳固未来持续执政的基础。
在经济面,莫迪政府近年推动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有两大主轴:提高关税和投资补贴。早期印度发展以农业为主,但它并未依循过往落后国家的发展路径,也就是先农业、再工业,最后发展服务业。90年代,印度选择以提供服务外包模式吸引欧美国际企业前往投资,因此造就了许多外商公司将电话客服中心、软体设计等专业服务外移至印度,直到莫迪第二任期印度才积极推动制造业发展。
为了吸引外商投资印度,莫迪提高进口关税,目的即在于让外资更有诱因在印度投资生产,避免印度技术和资金两头在外。目前印度工业品平均关税率约14.7%,反观中国则为6.5%。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在2019年毅然退出由中国所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协定,也是考虑到一旦加入,必须在限期内对成员国调降关税。印度自知制造业能力有待提升,若贸然加入RCEP,将来恐不敌中国制造业的强力竞争。可预期的是,莫迪的第三任期内,经济发展仍是重中之重,积极发展制造业的主旋律不会改变。目前印度所推动的第二期「生产连结激励计划」,甚或有再加码的可能。
今年2月,印度政府通过塔塔集团和日本瑞萨电子合计高达152亿美元的半导体投资案;8月中旬,台湾科技业者至印度会见莫迪和地方官员,并决定加码投资印度。从外商投资决策可以看出,在持续演变的全球供应链版图中,印度的角色不容忽视,而近日MSCI上调印度在新兴市场指数的权重,也反映出资本市场对印度发展前景的具体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