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人工智慧的美丽与忧愁
工商社论》
酷热的夏天,热火朝天的股市。6月的最后一天,苹果(Apple)股价市值一举突破3兆美元,成为史上首家进入市值3兆美元俱乐部的企业。不过,令人讶异的是,苹果并不是今年S&P 500指数中表现最好的股票,《巴隆周刊》点出了六档涨势超越苹果的公司,且几乎都和生成式人工智慧(AI)有关,它们分别是微软(Microsoft)、Meta Platforms、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亚马逊(Amazon)、辉达(NVIDIA)和特斯拉(Tesla)。如果说股市是对未来想像的一个指引,很明显,2023年最具想像力的题材就是AI。
确实,不久之前,你可能还在使用Google搜索你想要的答案,但现在你有了另外一个选择:试着去问一个具备AI的聊天机器人,它可以让你通过打字或对话,从网路上成功收集到你要的资讯。ChatGPT是全球率先问世的例子,它可以撰写文章,解释复杂的概念,甚至回答琐碎的问题,以及给你一个建议的选单或度假的目的地。ChatGPT今年4月的网站造访人数已达9亿人次,这是世界人口的1成以上,如果和七个月前刚上线时相比,更是暴增了6倍的流量。今年5月,美国已推出智慧手机应用(iOS版),日本跟着发布了相关应用,使用场景很快就会开始增加。
现在,所有人最想知道的是:AI真的就是最代表未来的技术创新吗?它会是另一个熊彼得(Joseph Alois Schumpeter)的创新时刻?我们真的应该让所有工作被自动化,甚至包括那些我们本来做得很好的工作?我们是不是应该继续培养出那种最终可能超越我们的非人类思维,甚至让它们完全取代我们?或是说我们该不该冒着对文明失去控制的可能风险?
不能否认,AI将改变人类与电脑、知识的关系。AI的支持者认为,AI有潜力通过开发新药、设计新材料来帮忙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或其他各种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在疫情过后这么一个充满负面情绪的今天,大家就像漂浮在大海上的无助难民,AI就是那根万众期待的救命稻草,就算号称AI教父的辛顿(Geoffrey Hinton)振臂疾呼,呼吁各国政府应该认真看待AI的风险,也挡不住势如破竹的类股上涨。
事实上,依据美国社会学家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的观点,网路时代人类的心灵、自我与社会形态,都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控制论(Cybernetics)之父维纳(Norbert Wiener)更早在1948年就提出:人的能力必将被机器大大延伸,雷达延伸了我们的眼睛,发动机与轮胎延伸了我们的四肢,而自动驾驶很可能会连接我们的神经系统,创造一个更难以界定的想像新未来。
平心而论,这项强大的科技确实蕴含了非凡机会,但也有着一定的风险。平衡两者意味着我们必须谨慎行事。这很诡异,一个科学上被认为没有生命的东西,却正以某种神秘、局部却急迫的方式进入我们的世界,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随着AI的问世和它越来越夯的发展,作为半导体产业的泱泱大国,台湾当然比很多国家更有优势,但面对现实,我们在数据利用以及场景应用上的缺点也昭然若揭。
首先,我们不应该只是像追星一般跟着辉达的股价莫名雀跃,在AI酷炫的表面下,肯定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需要台湾进一步理解与挖掘。譬如AI到底是什么?什么样的AI养成或训练可以在台湾落实?AI可以怎么为台湾的硬体制造加值?然后,数位发展部准备怎么引领台湾的AI产业发展?成熟的企业已经做好利用AI转型升级的准备了吗?台湾新创现有的SaaS模式真的可以借由应用驱动连结全球开花结果吗?
最重要的是,台湾政府能够做什么?应该或不应该做什么?监管当然有其必要,由AI引发的人们对偏见、隐私和知识产权的担忧确实应该管理,如何在AI的「美丽与忧愁」之间取得一个平衡,政府就是应该当仁不让。如果AI是一项与汽车、飞机和医药一样重要的科技,并且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它充满机遇,那么它就需要一个明确的推进与管理规则。但有关如何训练、如何运作、如何监控以及包括如何检查的强制披露,更需要的是一个真正有智慧的政府带头落实。那绝不是站站台、握握手,喊个口号拍个照就可以水到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