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政院应确实厘订水源调度优先顺序的政策
今年开春以来,全台缺水,负面效应逐渐延烧,甚至演变成为政治问题。
事实上,近日以来,无水可用的困境,只是延续半年前的缺水现实。去年夏天没有台风过境,10月1日揭牌成立的农委会农田水利署,为了因应当时的缺水危机,在同月14日就执行史无前例,在稻作种植期间、无预警的就桃竹苗地区的农田,执行停止灌水的措施。结果则是桃竹苗的农民在收成前的最后关头,被迫弃耕。而农田水利署也被批评有能力将农田水利会及其资产收归国有,却没有能力调节农业用水,引发农民对农委会只照顾工业用水的强烈不满。
将近半年之后,相同的场景是,行政院希望将桃园的用水,移拨调度给新竹地区,确保竹科的供水无虞。「工业为贵,农业次之,人民为轻」,独厚竹科、高度倾斜的政策措施,其来有自。2020年新竹、台中、台南的三个科学园区,营业额首度突破3兆元。其中,竹科独占鳌头,高达1.2兆元,在这次全台缺水危机,竹科站在风口浪尖上,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诚属必然。
政府「再怎么没有水,也不能让竹科没有水」的态度明确,立场坚定。原因就在于,面对开春以来、快要无水可用的窘境,各大科学园区的厂商,只能自力救济,调动数以千次计的运水车辆供水,就连「护国神山」的台积电,也不能幸免于难,从而引发社会各界的瞩目。
这次的缺水问题,殃及农民、甚至影响到北中南民众的日常生活用水,层面广泛,民怨不断。有鉴于政府维护科学园区供水无虞的意志,已经受到国人生活用水不便、感同身受不满的挑战,不得不思索的是,面对未来在全台湾广设科学园区,以及现有科技大厂加速建厂、扩厂的时程压力,政府有什么对策?
由于兴建新的水库,缓不济急,则在干旱时期,水情吃紧的当下,除了农业灌溉用水被牺牲以外,还有影响全民日常生活的民生用水,从夜间的减压供水,到全天的减压。对于政府来说,相较工业产值对于国家的「贡献」来说,农业用水被移拨调度,甚至出现部分地区「被」灌二休二,果农无语问苍天的无奈景象,只是刚好说明国家领导人必须做出的决断而已。
「两害相权,取其轻」,本是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之下,不得已而为之,不能成为政府半年前没有提出对策,进行超前部署的借口。经济部长王美花日前提出的备援调度,是从桃竹干管、新竹海水淡化厂、抗旱水井、以及节水措施四个方面进行。但是,这终究只是区域性、甚至是竹科专案式的解决之道,只能治标,不能治本。特别是,前三者涉及跨县市的民意支持与否的政治因素,而且环境影响评估与后续中央和地方的环境治理,节水措施的部分,则竹科各大厂商无不早就自显神通,自求多福。
更进而言之,调度水资源的职权虽然在中央,但是地方政府及其在立法院的民意代表,却都本于保境安民的职责所在,希望「自己的水,要留着自己用」。移拨桃园的水到新竹的应变措施,地方行政首长都「不能,也不敢赞成」。
因此,与其无助的看天吃饭,寄望梅雨季节早早降临,还不如就此机会执行以下工作:第一,就几近干涸的水库,进行「清淤延寿」的系统性整治工程;第二,厘订缺水时的水源调度优先顺序。前者是经济部的权责,性质单纯,是超越党派和县市政府的共识;而后者,是政治的决策,理当由苏贞昌院长决断。
缺水时的调度移拨,涉及到部际关系的协调,因此必须提高到行政院的决策层次。从经济部(水利署/工业局/加工出口区管理处)、科技部(科学园区管理局)、农委会(农田水利署),乃至于厂商、农民、各县市政府,各有各的立场。如果确认工业用水优先,农业用水次之,民生用水则是希望国人能够共体时艰,节约用水,则苏贞昌院长有必要向社会大众说清楚,讲明白。
未雨绸缪,「有水当思无水之苦」。有鉴于科学园区对于台湾经济发展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三大科学园区、以及其他现有园区,甚至是台商回流的园区开发案,都必须纳入缜密的通盘规划。基于科学园区、各种工业区、产业园区用水大户的用水量,盘点节水节电配合措施和奖助方案。未来在广设科学园区之后,园区管理局也应该就可能进驻厂商用水需求的预估,针对厂商的节水节电计划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关的政策配套措施。而重中之重,则是以三大科学工业园区的聚落做为核心,比对园区所在县市的水库容量,以及其所必须供应、相对稳定且有季节性的农业和民生用水需求,进行所在地县市区域自给自足的长期规划,以因应季节性缺水的强烈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