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一次艺术、科技与生态协同的实践
◎Wendy
展览:托马斯·萨拉切诺:共生
展期:2024年3月22日至8月18日
地点:红砖美术馆
生态危机已成为全人类当下共同面对的重大挑战。作为一位长期关注生态问题的艺术家,托马斯·萨拉切诺在红砖美术馆展出的大型个展“共生”,无疑是这个高度重视生态时代的发声者——我们该如何勾勒未来图景?在这个“千疮百孔的星球”,万物互联互通,我们要如何与众生协同?
蜘蛛与生物多样性
托马斯·萨拉切诺出生于阿根廷,活跃于欧洲。对于一位致力于消除学科、物种界限的艺术家来说,蜘蛛是托马斯·萨拉切诺多年来最重要的合作者之一。展览展出艺术家以蜘蛛为灵感来源的一系列作品,如《关注之网》《宇宙如何陷入蛛网?》。在这里,蜘蛛网成为蜘蛛感官的延伸——耳朵、眼睛、嘴巴,同时也为蜘蛛的身体提供了一个家。通过蛛丝,蜘蛛发送和接收振动,甚至是思想,为蜘蛛提供了一种与世界连接的方式。
大型体验装置《算法·韵律》在8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内设置了18组形态各异的蜘蛛网,将展厅变成了巨大的网状景观,并向观众发出“化身蜘蛛”的邀请。巨大的蜘蛛网同时也是一个放大的弦乐系统。观众像蜘蛛一样穿行于蜘蛛网,轻轻地触摸、滑动和敲击蛛网,体验蜘蛛与蛛网的共振,参与到这一跨物种的合奏中。
萨拉切诺说,蜘蛛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3.8亿年,而人类在地球上只存在了20万年。“生物体不是原子化的个体,而是混合体……每个生物体都是一个‘嵌套生态’,以复杂的方式与其他生物联系在一起。通过这样的思考,我们可能会注意到我们与其他生命之间的相互联系、我们如何跨越物种的界限进行合作,以及我们如何在一个星球上共生?”
大气与呼吸的权利
“如何共生”的追问从蜘蛛这样的非人类生物继续延展至非生命物体,如对空气的关切。悬浮于红砖美术馆下沉圆厅、仅靠太阳热量就能飘浮的镜面球体《Aeroke》唤起了一个充满潜力、创造力、悬浮感的大气空间,将对空气的思考延伸至文化、生态等层面。
在装置《颗粒物(质)》中,平时肉眼看不见的地球和宇宙尘埃粒子被一束光照得栩栩如生,仿佛在空气中舞动。这颗粒物中有些是宇宙尘埃,有些是人为尘埃,还有PM2.5颗粒,也包括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黑碳微粒。它们的直径为2.5微米或更小,可以被人的肺吸收,进入血液。展厅中,这些微粒在一束光柱中晶莹闪烁,就像宇宙中数以百万计的星系,被参观者的动作和呼吸搅动。萨拉切诺发起了这样一个问题:谁有权呼吸?
《我们并非呼吸同样的空气》将空气质量可视化,不同色调的点是我们呼吸的样本。这些小点揭示了空间、种族、社会等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人们能否行使呼吸洁净空气的权利。
无碳飞行与生态社会运动
展览同时放映名为《与Pacha一起,飞入Aerocene》的纪录片。影片讲述自2017年以来,艺术家与阿根廷西北部胡胡伊省萨利纳斯的格兰德斯盐沼、瓜亚塔约克湖盆地的社区、Aerocene社区、太阳能航空博物馆等地方的持续对话,同时还包括自2006年以来的其他档案片段。
这部想象另一种飞行方式的影片,记录了一次创下32项世界纪录的AerocenePacha气球飞行过程(“Pacha”在安第斯文化中意味着时间和空间,是一种高级的能量,组织并协调着自然和宇宙中的所有居民)。气球在萨利纳斯上空仅靠太阳热量上升,顺着气流飞行。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不使用化石燃料的飞行,被国际航空联合会(FAI)认定为最可持续的飞行。
AerocenePacha气球上印有当地原住民社区书写的“水和生命比锂更有价值”等信息。这些来自赤道以南的原住民为保护祖先留下来的土地,抵制以所谓“绿色转型”为由的锂电池需求所驱动的工业锂矿开采,进而展开维护天然生态的行动。实际上,提取1吨锂需要200万升水,对锂的开采正在耗尽当地的水资源。“我们正处在一个所谓绿色资本主义与气候正义斗争的时期。”当代艺术与生态学交叉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理论家之一T.J.迪莫斯曾指出这一矛盾所在。
AerocenePacha的飞行带来了从南方到北方的紧急讯息:自500多年前殖民化开始以来,全球北方的发展一直以牺牲南方为代价;当下的能源转型正在对世界产生不平等的影响,北方产生的80%的“技术废物”被送往全球南方国家;北方国家要对92%的超标排放负责……北方的脱碳正依赖于对南方的新殖民,从而影响到全球所有居民。
50多年前,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在月球漫步时说出“这是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今天,萨拉切诺提醒当下的人类:“我们应当自省,我们究竟应当向何处迈步。”
托马斯·萨拉切诺为这场AerocenePacha飞行添加上一双飞翔的翅膀,以美学的方式将科技、艺术转译为一次生态社会运动:在这片土地的尽头迈出一步,对地球及气候来说,可能是巨大的一步,并将我们带入一个新的纪元:Aerocene——一个与人类中心论相背离的纪元,一个以环保为核心的纪元,为了这颗星球上的80亿人类和其他数万亿的栖息于此的生物共同受惠。
艺术家的领域是世界本身
《纽约时报》作者亚瑟·卢博曾这样评论萨拉切诺的跨学科实践:“萨拉切诺提醒人们,科学与艺术之间的鸿沟是一个较新的分野。曾经,艺术家不仅仅局限于画笔或凿子:列奥纳多·达·芬奇设计了飞行器;米开朗基罗是一位建筑师;贝尼尼上演了一场水淹剧院的奇观……而萨拉切诺试图复兴这样一种观念:艺术家的领域不是博物馆或画廊,而是世界本身。”
世界本身——也许正是此展览的意义所在。正如此次展览策展人、红砖美术馆馆长闫士杰所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礼记·中庸》)展览“共生”向我们揭示了一幅人与自然、不同种间和谐相处的理想图景。
本组图片公式托马斯·萨拉切诺
红砖美术馆“共生”展览现场
供图/红砖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