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年轻化宣言:工业科技化 打造无可取代的风格

文 / 破点 POINT

当我们谈到「工艺」(Craft),我们谈得是什么?在台湾,「工艺」常被大众定义为「独一无二」与「小确幸」的代名词,但从中世纪手工业时代开始,工艺便奠定了建筑、家具、字体印刷等食、衣、住、行各领域技术,为人类智慧的生产结晶、现代设计的摇篮,更是奠定工业化的核心和基础顾名思义——「工艺能力」能决定出一个国家的生产力。

「这五年来,台湾开始广推文创,工艺随之年轻化艺术化,许多工艺品牌创立,发展得渐趋成熟,但我看到的问题是,市场太饱和了!当『手作』这件事变得如此普遍,我们的工艺技术跟别人的『差异』又是什么?」吴竟铚虽为工艺产业中的新生代,但谈起台湾工艺,直接丢出了一颗引爆弹——于是我们不禁好奇,在这位亲历台湾工艺转型,并夹带国际展览与竞赛经验的年轻工艺家眼中,台湾工艺的下一步,会是何种风景?▲1. 吴竟铚认为,工艺要做到创新,与其想着「做什么」,不如思考「为什么做」。

▲2. 「雨水的痕迹」兼具理念传达与空窗珐瑯技术的细腻表现。Do you know?工业基础可是来自工艺十九世纪西方发起工业革命,机器取代了手工制造业,开始大规模的机械化量产,继而推动了全球经济模式。不过至今,工业的基础仍来自工艺,一种人对工具使用、媒材开发的技术,也因工艺的创新与实验性,相对于工业化的规模生产,工艺也被称作「做工的艺术」;这一点,钻研金属材质与珐瑯技术的吴竟铚,正是如此。

我学的是工艺,但更偏向使用媒材『创作』,这并不冲突,而是把作品分成两种经营;第一,专注表现一个技术与媒材到令人惊艳;举例来说,村上隆的作品就是用颜料平涂到像机器喷墨,表现出工艺的精神。」吴竟铚说,另一种则是「创意」,「工艺家往往只追求技术的极致,忘了思考『我为什么要这么做?』而陷入困境——这是台湾工艺产业的优点,也是劣势。」▲3. 吴竟铚创作「当代首饰」,因其兼具功能性与艺术性造型,作品可以被独立讨论,并创造出新规格

▲4. 以有机感的造型,形成造型艺术,模糊工艺与雕塑的界线。

▲5.吴竟铚专注于金属工艺,作品着重造型组合的创意性。

台湾工艺的困境——工匠 or 工艺?为什么要用金属做一个戒指?为什么要用木头做一张桌子?是因为材料特性适合,抑或只是因为所学的技术合适?受过台湾工艺教育训练,也有过国际艺术驻村经验的吴竟铚认为,台湾的工艺教育过程着重于泥土化」,也就是扎实的技术。

「台湾的新生代工艺家在创作过程中习惯被问:『你要做什么?』;所谓『做什么』就是要有功能性,功能性会明确地决定这个材质的造型;桌子要有四个角,椅子要有支撑人重量的位置,台湾工艺家普遍都能熟练地画出精准草稿、做出物品,但『创意』却消失在里面了。」

所以,吴竟铚从大学时代便开始训练自己不打明确的草稿,他将金属工艺从当代首饰,渐入发展到生活器具、空间装置,甚至是雕塑艺术,在不受「功能性」的局限下,工艺品的造型因揉入了新技术与新观点,而产生了新规格的出现,引发人们看到作品时思考:「它可以如何被使用?」,吴竟铚运用在台湾所学的技术基础,不断挑战着工艺的新可能性,方能持续创新进步。

▲6. 吴竟铚以多元方式经营自己的创作,将工艺跨足到绘画、3D,以及雕塑等领域之间。

▲7. 最新系列作品「万孔集」,以电脑做设计图稿、制作数位版,送厂经过工业流程量产为金属零件后,再手工烧制珐瑯,形成不同的颜色变化,将工艺与工业规格化结合。

▲8. 2015年成立CC Gallery艺文空间,以当代工艺为宗旨,提供台湾青年艺术家展出空间,同时推广潜力的当代艺术与工艺。

新工艺的解法借镜:Dieter Rams吴竟铚认为,近五年来台湾因文创发展政策,而开始工艺年轻化,但大多仍倾向于创立「创意市集」「手作品牌」的做法,但在全球趋势来看,工艺产业其实早已跳脱传统「纯手作」定义在翻身,「现在工艺可发展的面向太多了,甚至很多工艺产品是透过工业技术流程,制成大量物件,再加入手工技术。」

台湾工艺产业及市场,仍停留在追求「品牌化」与「个人化」,但当「独一无二」变得普遍,竞争力反而随之削弱,「比如说Dieter Rams,他花半辈子开发出一支运用普遍材料,却拥有鲜明元素的牙刷,再压低成本量产到全球,潜移默化中,也就形成了德国独一无二的『工艺』技术与风格。」

吴竟铚说,品牌化是接触市场的必经过程,但台湾工艺家更需专注学习科技的运用、形式的创新于工艺「创作」上。「多角化经营已是趋势,虽然隔行如隔山,但工艺家要与当代技术接轨并不难,端看要花多少时间适应,若能有这样的共识,『台湾新工艺』的兴起,绝非难事。」

▲9. 兼顾工艺创作与经营艺文空间,并号召各领域专业人士共同成立「中华珐瑯艺术协会」,吴竟铚从自身出发,以行动推展着台湾工艺产业。

Tips/吴竟铚的新世纪工艺观点!1. 把握台湾工艺「泥土化」扎实技术优势 并保持创新思维

吴竟铚运用台湾教育资源,专注钻研金属材质与珐瑯技术,但时常反思「为什么要这么做?」,保持对周遭的敏锐度,将其转化为创作灵感,避免陷入只懂得针对技术表现,而制作出大量相似的功能性产品的困境。

2. 多角化经营工艺创作 划分作品特性

吴竟铚将创作分为「艺术面」与「产品面」两种做法。艺术面会着重在造型、使用媒材与技术,以及创作理念所传达的观点;产品面要考虑的是客群的需求、售价范围、收纳保存方式。

3. 善用品牌整合资源 专注学习跨领域创作

创造品牌容易,创造独一性难。让品牌整合团队帮助你做品牌形象、行销规划,让工艺家保持在充沛的创作中。

4. 创造工艺产品新规格 以风格力展现高竞争力

台湾工艺品要有高竞争力,端看是否有别的国家无可取代的作品。工艺家要把握工业无法取代的工艺技术,以台湾原生资源或文化概念去做类别产品,再运用工业流程及市场通路推展至国际,这些产品就会是台湾工艺的代表性物件,能让台湾工艺产业一直保持在水平上。

看更多《破点 POINT》文章

想即时获知最新设计新知动态,欢迎加入《破点 POINT》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