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基金+文创IP反哺生境花园运营

植物要按季更换、小池塘要清理淤泥……即使最大程度保留野趣,生境花园仍有维养成本。在长宁区,当26座生境花园遍布全域街镇,甚至覆盖校园、商圈,有关运营资金可持续供给的探讨愈发热烈。

在长宁区仙霞新村街道,上海第一座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的社区生境花园虹旭生境花园建成5年,如今有了新探索。"日常接触中,我发现公益基金会对公益环保有一定兴趣。"虹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吴红萍昨天向记者透露,居民区将与上海晨光公益基金会讨论,通过将生境花园作为文创IP进行转化、文具义卖等公益活动,反哺生境花园的运营。

"目前,运维生境花园所需的大部分资金主要由政府部门找企业‘募捐’而来,尚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虹旭生境花园的探索意义在于激发企业对生境花园的兴趣,让经营主体积极策划更具影响力的活动,从而推动资金的自给自足与项目的长期发展。"长宁区城市更新和低碳项目管理中心主任冒勤认为,需要设立更完善的显示机制,让企业做好事"留名",增加商誉价值。"此外国内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评价机制需进一步完善。现在国内ESG指标中普遍不包括生物多样性,可参照国外纳入该选项,鼓励经营主体的积极性。"

募资

虹旭生境花园由仙霞新村街道出资建造。吴红萍说,相较于部分暂时由政府托底运维的生境花园,虹旭面临的问题颇为急迫。

她算了一笔账,生境花园的运维成本大概在一年一两万元。本土植物的生长应四季而变,往往到春天要补种、更新;小池塘需要人工定期清理淤泥。这还不算社区居民主动担起志愿者节省的人工费。好在,虹旭生境花园尝试传达的理念被广泛认同,吴红萍在"朋友圈"吆喝,吸引了不少公益活动落地。

比如,虹旭生境花园今年开展的自然摄影和绘画展中,长宁区辅读学校和另一所小学的学生举行了义卖。义卖的部分款项捐入社区基金会,用于生境花园的可持续发展。又如不久前,某外资银行在生境花园举办主题公益活动,吴红萍向对方提出"免场地费换公益资金支持"的方案。

"大多数情况下靠着与街道共建单位、公益活动置换,甚至我们自己捐款的方式给生境花园的运维募资。"吴红萍说,包括对志愿者的激励也更多从社会认同度的角度。

随着生境花园名声渐响,她发现不少参与共建的经营主体对"生境花园+"的公益活动越发有兴趣,"切口虽小但影响力大,对经营主体通过公益活动期望达到的显示度很有帮助。这也让越来越多的经营主体愿意尝试与我们合作"。

共创

生境花园里的公益活动经社交媒体发酵,让"生境花园"逐渐有了IP辨识度。

IP是能够被转化的——比如生境花园的野趣、生机之美可以作为图案,与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进行结合。

近期,吴红萍正推进两件事:一是希望上海晨光公益基金会能在街道下辖的每个居委会都设立爱心小屋,为小朋友们提供一个购买文具的平台。这些爱心小屋的盈利捐入社区基金,其中部分用于生境花园建设。另一桩,晨光准备组织一场全国性绘画大赛,组织小朋友们到长宁区生境花园点位参观,以此为灵感进行创作并参赛。选出的最优作品由晨光转化成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将所得利润部分捐赠给生境花园。

虽然两者尚未完全落地,但给吴红萍带来了新思路:将生境花园作为关注生态环境的一个窗口,让更多、更具有知名度的企业来助力,"未来,生境花园既可以赋能社区治理,又可以叠加生态环境,关键在于如何让社区敞开,吸纳更多资源用于社区发展"。

作者:苏展

文:苏展 图:采访对象供图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祝越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