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玉振:管理者如何构建自身的底层逻辑?

本文已获得授权

来源:华营管理私塾

作者:宫玉振

编辑:习丌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企业尤其是创业企业中,高管经常围绕人、财、物等具体的事务安排吵得一塌糊涂,谁也不服谁。为什么?

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底层逻辑,对世界的认知不一样,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不统一。所以我们吵来吵去,基本是鸡同鸭讲。如果我们统一了认知,统一了打法,统一了价值观,统一了 底层逻辑,很多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剩下的就是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了。”

管理者领导力的层次,

决定了企业的层次

变局时代,管理的底层逻辑非常重要,问题是,管理者如何才能跳出一时一地的得失,构建出自身管理的底层逻辑呢?

答案之一就是读书。

查理 · 芒格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我想说,关于管理者为什么要读书,没有哪句话能比这句话讲得更明白了。

管理学有一个研究结论,就是领导者的眼光、追求、高度、境界、格局、胸怀以及价值观,对于组织的未来往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决定组织发展的基础性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组织的领导者本身,组织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对领导者个人的挑战。企业做到最后,就是一个领导力的问题。

管理者领导力的层次,决定了企业的层次;领导力的高度,决定了企业的高度; 领导力的境界,决定了企业的境界;领导力的导向,决定了企业 的导向;领导力的局限,也决定了企业的局限。

那么,领导力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在我看来,就是 8 个字:走出小我,成就大我。

正如的瑞 · 达利欧所言,我们常人其实就像蚂蚁一样,在短暂的一生中全神贯注地搬运面包屑,却无暇拓宽视野。读书是打开视野、提升领导力最有效的途径,即便不是唯一的途径。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读书的过程,就是帮助我们突破个体局限,发现和走进更大世界的过程。

谈到读书,1939 年毛泽东在给八路军延安总兵站检查工作 会议做总结时曾说过一段非常精彩的话:“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

一个人的成长,一个人的自我突破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他的阅读史。所以我们才有了这样一句话: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

使命与思想

读书究竟为什么对领导者的成长至关重要?我的理解是,领导力的两个关键要素,都离不开读书。

首先是领导者的使命。几乎所有的领导者都是通过读书打开了自我,从而有了自己清晰的人生目标与追求。曾国藩到了北京以后才知道可以做圣贤,因而写下了“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的座右铭,并因此走上了立德、立功、立言的领导力提升 之路。

毛泽东小时候读的《水浒传》《隋唐演义》这些书中的故事,为他埋下了一颗革命的种子。而对他影响极大的一本书是《世界 英杰传》,里面讲的是华盛顿、拿破仑、彼得大帝这些世界名人,让他有了做豪杰的志向。他跟朋友讲:中国也应该有这样的人。

一个农村的孩子,之所以后来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世界,从见自己,到见天地,到见众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在书中发现了更大的世界、更高的人生价值。

今天我们的创业者,也会经历从做买卖、做业务到做创造社会价值、推动人类进步的企业这样的转变,否则最多只能是草莽英雄。

读书可以拓展我们的眼光、境界、格局、胸怀。尤其是在今天这样一个动荡而不确定的时代,我们之所以焦虑,是因为我们只看到了眼前,纠结于一时一地的得失。读书的好处,是可以让我们跳出此时此地的限制,穿透一时一地的迷雾,从更大的格局、以更长远的眼光来把握眼前的各种扰动,从而把不解和不安化成豁然开朗和笃定从容,养成战略上的定力。

当然,读书不仅仅让我们明白此生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明白该怎么做。

我们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在企业尤其是创业企业中,高管经常围绕人、财、物等具体的事务安排吵得一塌糊涂,谁也不服谁。为什么?

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底层逻辑,对世界的认知不一样,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不统一。所以我们吵来吵去,基本是鸡同鸭讲。如果我们统一了认知,统一了打法,统一了价值观,统一了底层逻辑,很多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剩下的就是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了。而这就需要我们从眼前具体的业务与事务中跳出来,形成统一的思想。

毛泽东为什么厉害?有思想。思想从哪里来?实践加读书。 读书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当然可以自己去打拼,自己去摸索,自己去琢磨,自己去总结,一步步地积累自己的经验,但是我们会经历很多失败,遇到很多瓶颈,走很多弯路,浪费很多时间与资源。最后突然发现,自己接受的教训,别人早就已经接受过很多遍了,自己 总结出来的经验,别人早就已经总结过很多遍了。

据说拿破仑被囚禁在圣赫勒拿岛时,偶然读到《孙子兵法》 后大为感慨:“如果早读过这本书,我就不会失败了。”

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已经无从考据,但一个人的经验和悟 性总是有局限性的,天才也不例外。好的书,提供的是基于无数人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的规律和原则,让人可以更好、更快地理解自己和所处的这个世界,以及背后的逻辑。

毛泽东最伟大的地方在于,他是有思想的人。他为什么读书?读书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

他提炼出了思想,并统一了全党全军的思想。他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揭示出来的就是革命战争战略的底层逻 辑,这篇文章影响了中共这个组织几乎所有成员对中国革命规律与战略的基本认知。里面全是浓缩的思想。

他在思想上统一了全党全军,这是他成为中共领袖的关键。共产党的胜利,首先是思想的胜利。

一位领导者没有思想,是没法带队伍的,更成不了大事。使命是做什么,思想是怎么做。这些都是管理的底层逻辑,而要理解这些都离不开读书。

管理者怎么读书

一是读经典,反复读。

今天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一个变化极快的时代。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扑面而来,有大量的图书和文章诞生。面对这些,我们每个人内心都会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想读书也不知道该读什么。其实越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越应该静下心来,回到经典,读一读经典的东西。

苏东坡有一句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一个领域的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是因为很少有人对这一领域底层逻辑的思考和理解,能像经典这样透彻、深刻。这样的书,历史和现实都已经证明了它的价值,一定是值得我们去熟读、去深思的。

读经典,就是在跟大师对话。这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构建管理底层逻辑的最有效途径。

二是用中读,读活书。

这个世界上有有字之书,还有无字之书。社会就是无字之书,是一部更大的书。

书中的道理来自社会实践,但并非社会实践本身。书所能揭示的道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况且再好的道理也有其局限。所以读书不能读死书。

毛泽东曾经讲:“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读书 一定要带着问题意识。最好的读书是联系实际来读,善于把书本中的普遍规律与我们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所以读书要避免两个误区。一个是片面的教条主义,认为书中说的都是对的,亦步亦趋。一个是狭隘的经验主义,认为书中内容都是书生之见,都是没有用的东西。

一本好书,可以教给我们的大多是基本的原则和理念,但原则和理念如何具体运用,需要我们自己去领悟。

没有人会只靠书本打仗,也没有人会只靠书本管理。凡是好书,提供的不是现成的行动指南,更不是唬人的谈资和包装,而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供思维的启迪,包括对现象的洞察 和对事物的判断。一句话,书提供的是活的智慧,而不是死的条文。

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尊重和学习前人或今人的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规律;另一方面,也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把这些规律创造性地运用到自己的管理实践之中,并在实践中发展这些规律。这才是管理者读书应该有的境界。

三是制度化,分层级。

读书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不会立竿见影,而是潜移默化的,但又是战略性的、长期的。管理者读书,本身就是长期主义的表现,需要长期的投入与积累。

更重要的是,不能光管理者一个人读。管理者读书,境界与水平越来越高,若组织的其他成员不读书,管理者的思维与境界只会与团队差距越来越大,这对一个组织来说,反而可能是灾难性的。

所以好的管理者,一定不只自己读、带头读,更重要的是,让读书成为一种制度化的行为,成为打造学习性组织的一个重要手段,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上文提到共产党的胜利是思想的胜利,这种思想是怎么落地的呢?就是靠制度化的学习,而且是一层一层地落地的。

毛泽东是领袖,他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样一系列的思想性著作。作为东北野战军、后来叫第四野战军的司令员,林彪在反复阅读毛泽东战略理论和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东北野战军的作战实践,提炼出了一系列战术理念,像大家都熟悉的“一点两面”“三三制”“四快一慢”“四组一队”等等。这就把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变成了可以具体操作的方法。

然后林彪亲自给纵队司令讲,纵队司令回去给自己的师长讲,师长回去给团长讲,一直往下,到班长给自己的士兵讲。这就全部打通、落地了。

什么叫“三三制”?

攻进时三个士兵,成品字形的队形。 一个士兵在前,两个士兵在后,叫前三角。两个士兵在前,一 个士兵在后,叫后三角。一个班也是这样。一个班三个小组,一 个小组在前,两个小组在后,叫前三角。两个小组在前,一个小 组在后,叫后三角。一个排三个班也可以这样,一个连三个排也 可以这样,依次类推,一个纵队三个师,也可以这样。理论上, 一个士兵,能理解一个小组的打法,就能理解整个纵队的战术。

上下全打通了,这才叫上下同欲,这就叫底层逻辑。

这给我们什么启发?不可能一本书包打天下。从总裁到员工都读一本书,听起来很美好,事实上不可行。毕竟企业中不同层级的员工,面临的问题是不一样的,需求是不一样的,理解能力也是不一样的,需要读的书也是不一样的。

高管需要的是理念、思想,而基层需要的是解决具体问题的操作性方法,所以读书一定要分层级。就像共产党那样,从毛泽东的思想,到林彪的战术理念,到士兵的具体打法,一步步 落地。

读书一方面要制度化,一方面要分层级。总裁要带头读,带领核心的高管共同读一本书,统一理念和认知。

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把这些理念和认知与企业管理的实践结合在一起,形成自己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打法,然后把这些东西一层层地通过制度化的学习分享给组织的每一个成员。

所以管理者的读书只是一个起点,还要消化、吸收其精华,并结合自己企业的实践提炼出自己的理念,变成企业员工可操作的具体方法,形成组织统一的底层逻辑。完成这样的过程,读书才能算结束。

这样读书,才是完整的企业读书。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这样的组织,才能真正做到上下同欲。这样读书,才能既提升管理者个人的领导力,同时又打通企业的底层逻辑。

此外作为管理者,还要时时刻刻思考一个问题:怎么使企业上至企业家下至每个员工都能感受到市场的竞争压力,都能急客户所急、想客户所想?这可能是对企业管理的最大挑战。

要通过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企业的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这是欲生先置于死地,这就是华为的管理哲学。

#首席增长官研习社262期

商业的成立,需要认知与交易形成闭环,也就是2C与2b的闭环,买与卖的闭环。闭环有两种方式,即大闭环与小闭环。传统营销是大闭环,2C与2b分开,各自达到一定密度后自然形成闭环。电商平台出现后,2b消失了,它是缺少b端的点状闭环。传统营销可以在bC两端双重积累认知,而电商没有b端,不利于厂家认知积累,高退货率、低复购率也就不足为奇。bC作为商业小闭环,门槛可以很低。但当bC单元复制时,商业大闭环又形成了。如何理解在不同商业阶段下的认知交易逻辑?2023年8月10日,【首席增长官研习社主理人CGO】将带来《从0到1需要2C,从1到100需要2b》的解读分享,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