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揭密 看清代人如何過端午
故宫展出乾隆珍藏的「铜胎画珐瑯花草五毒盒」,粉蓝盖面上绘有蝎、蛇、蜈蚣、蟾蜍、蜘蛛五毒图案,呼应端午驱五毒的习俗。图/故宫提供
端午节即将到来,故宫本月开展的「院藏清代历史文书珍品—端阳时节」,展出故宫典藏的「台湾府志」中,是关于民间互赠粽子与划龙舟等端午习俗的最早记载,该展也展出多种清宫文献与器物,揭密端午节和屈原的传说起源,以及清宫君臣间如何互赠端午节礼物。
端午节相传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但根据考证,最早将屈原和端午联系起来的是南朝文人吴均的志怪小说「续齐谐记」,但此时屈原已去世近八百年,推断是后人的穿凿附会。故宫展出「清乾隆年间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中的「续齐谐记」,让民众好好研究端午节的起源。
清代台湾人怎么过端午节?根据台湾知府余文仪于乾隆廿七年主修的「台湾府志」记述,五月五日当天,民众于清晨燃稻梗一束、门楣间插上艾叶菖蒲,「彼此以西瓜、肉粽相馈遗」。换句话说,学生会赠送老师端午礼金,亲朋好友也互赠肉粽与西瓜。
「端阳时节」还展出江苏巡抚何天培写给雍正的奏折「奏谢恩赐五色绒符香袋等物」,奏折中洋洋洒洒罗列雍正的端午大礼,各地也必须向皇帝进贡具地方特色的应景礼品,御制的官瓷也必须在端午节前送到皇宫。
端午节有「避五毒」与「驱五毒」的习俗,「端阳时节」展出一款乾隆珍藏的「铜胎画珐瑯花草五毒盒」,粉蓝色的盖面上,绘的却是蝎、蛇、蜈蚣、蟾蜍、蜘蛛等「五毒」图案,呼应端午驱五毒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