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年收入20多亿,为何还要申请财政补贴?院长一句话道出真相
一次,主持人问故宫院长单霁翔:“故宫每年门票收入8亿,文创收入15亿,怎么还要申请巨额补贴?”单霁翔说:“故宫缺钱,而且永远缺钱。”
2002年,故宫博物院的参观人数首次突破了700万人次。
十年后的2012年,参观人数更是飙升至1500万人次。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故宫这一历史名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到了2022年,每年前来故宫参观的游客数量已经超过了1700万,正式跻身世界上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院之列。
故宫每年的门票收入高达8亿元人民币,再加上近些年积极开发的古风文创产品,例如印有故宫建筑图案的伞、日历等商品的销售收入,故宫的总收入每年可以达到20多亿元。
可即便如此,故宫仍然在每年向国家申请数额巨大的财政补贴。为此,媒体曾采访过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询问缘由。
单院长很直接地说出了答案:“故宫非常缺钱!”
之后单霁翔院长解释说,故宫占地面积达72万平方米,有大小不等的宫殿70多座,房间多达9000余间。
这些建筑存在的年代久远,加上战争年代的破坏,目前可供人参观的宫殿数量很少。
可这些建筑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必须得以很好地保存下去。为此,故宫需要对大量宫殿进行维修改造,但是修缮费用极为高昂。
光是请各个领域的文物修复专家就需要花费巨资。这些专业人士中既有修缮建筑本体的专家,也有修复文物的专家。
他们需要使用专业的仪器和设备对故宫的建筑和文物进行科学修复。仅仅是这些专业人员的费用就令故宫难以承受。
2002年单霁翔就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后,为解决故宫面临的困境,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他积极向国家申请数额巨大的财政补贴,以解故宫燃眉之急。
并在故宫内部专门成立了一个文物医院,聘请了大批文物修复专家,对宫殿和文物实施修复。
这些专家被单院长比喻为“医生”,他们针对不同文物成立了书画组、房屋组、桌椅组等多个专业组,对文物实施“手术治疗”。
在单霁翔的治理下,许多原本破败不堪的宫殿得以修复,現在可供参观的宫殿已从10%上升至30%,成效显著。
二单院长也抓住当下热潮,将故宫打造成为网红们争相打卡的“网红圣地”。
如今到故宫参观的游客中,不少都是穿上汉服,来这里拍摄美照发微博的网红和旅游博主。单院长正是通过满足这些人的需要,进一步提升了故宫的人气。
为了赚取资金用于故宫的维护与修缮,单院长还积极开发文创产品。
他决定充分利用故宫这个独特的文化IP,推出许多以故宫元素为主题的商业产品,比如印有故宫图案的文具、 clothing、日历等等。
这些故宫文创很快便受到游客的欢迎,成为了可观的利润来源。尤其是在每年春节前发售的故宫日历,更是其中的畅销产品,深受文物爱好者的喜爱。
但外界对于单院长这些举措还是存在一定争议。有人批评单院长过于商业化运作故宫,存在把国之瑰宝当作金钱工具的嫌疑。
也有人担心大量游客可能会损坏文物,或者增加文物被盗的风险。的确,这些年故宫也出现过个别文物被盗或损坏的事件。
单院长解释,必须适当利用故宫的文化资源进行商业开发,因为大规模修缮和保护文物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如果不通过文创等方式创收,仅仅依靠政府拨款是远远不够的。同时,也需要通过开发新产品、提升参观体验等方式吸引更多游客,从而获得更高的收入。
只有不断开源,故宫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尽管存在各种不同的声音,单霁翔还是以他的方式坚定地治理着故宫。
因为在他看来,故宫虽然是一座死寂的建筑群,但故宫所承载的中华历史和文化是活的,必须被世人所了解和铭记。
如何在保护与开发之间找到平衡,使故宫的历史得以传承,是他任重道远的使命。
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在单院长的努力下,故宫会向公众开放更多原本尘封的宫殿和文物,让我们看到故宫更加完整的历史面貌。
届时,我们定能更清晰地认识这个曾经的皇宫的过去以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