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策站:张国恩、卢宸纬》体检蔡政府执政3周年系列:教育篇
数百位家长及老师们聚集在教育部前举标语、呼口号,向教育部陈情,呼吁增加考试鉴别度、提高考试入学名额及成立教改检讨委员会,以终结民国83年以来教改引发的乱象。(刘宗龙摄)
编案:民进党蔡英文政府执政 3周年,「观策站」自5月20日起邀请专家学者从不同领域评析蔡政府的施政。今天推出「教育篇」。
蔡政府自2016年上任至今,已届满三周年。蔡英文总统曾表示,「教育界的挑战,就是国家的挑战。」检视近三年来蔡政府的教育施政,发现当前台湾教育正面临诸多困境。
一、政府干涉大学教育自主,沦为捆绑大学的政治打手
陆委会于官网的「台生赴陆求学专区」中,针对两岸高教环境差异,提出「台湾的学术环境自由,…(略)…,与中国大陆学术环境首重人治与遵循党政领导是迥然不同的。」之论述。然而,在蔡政府执政之下的台湾学术环境,是否真如陆委会所指之拥有「自由」,与中国大陆「人治」、「遵循党政领导」迥然不同?
由耗时将近1年、折损3位教育部长的「台大校长遴选事件」可发现政治对教育其实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干预。《大学法》第1条条文开宗明义指出「大学应受学术自由之保障,并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享有自治权」;在《大学法》第9条中亦规定,「新任公立大学校长之产生,…(略)…,由学校组成校长遴选委员会,经公开征求程序遴选出校长后,由教育部或各该所属地方政府聘任之。」换言之,教育部仅能于形式上发聘书,并不具有实质审查的权力。
然而,在此事件中,教育部却换过一个又一个不同的理由,企图指出遴选过程有瑕疵,并强势要求台大重启遴选,最后才决定「勉予同意」管中闵担任台大校长。而做出此决定的时任教育部长叶俊荣,也明白表示「扛起政治责任」、立即递辞呈下台。蔡政府干涉大学自主,让政府沦为捆绑大学的政治打手,于校园内造成寒蝉效应,引发台湾民主倒退危机,由此可见一斑。
《教育基本法》第6条明白规范「教育应本中立原则」。虽然教育本质上为价值传递的活动,但教育不该、也不能沦为传递特定、单一意识形态的工具。然而,检视12年国教新课纲的制订过程,无论是文白比例被翻案调降,抑或是中国史内容被缩减、中国史置于东亚史脉络等,皆可发现蔡政府对新课纲的焦点,仅流于「意识形态」之争。
新课纲扮演着国家人才培育与整体竞争力提升的重要角色。在当前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全球社会中,究竟国家应该要培养孩子具备哪些素养与能力,才能有效发展潜能并参与社会?人格涵养与实用能力的培养,课纲中的比重如何,是否应区分?新课纲能否回应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能否让孩子与世界发展趋势同行?这些攸关孩子与国家未来等真正需要被关注的面向,在新课纲的制订过程中却被回避。
新课纲的制订,沦为意识形态角力的战场。具有高度意识形态的课纲将成为孩子一出生就被埋没的框架,不具开放思维的下一代如何因应全球化时代的竞争。
无论是甫结束的大学个人申请入学「5选4」争议,抑或仍处于作业不及危机中的新课纲教科书等,皆显示蔡政府所推动的教育变革过于草率,且缺乏整体考量的配套措施,反为学子、家长、学校及整体教育现场创造更多混乱与恐慌。
如大学个人申请入学5选4变革,出现包括:缺乏「总级分」作为超额筛选参照依据;「同分增额」恐排挤指考名额,亦加重大学端负担,审查品质令人疑虑;重复录取的情况增多,冲击中分群学生;学生为争取更多机会恐五科皆选考,无助于压力减轻等乱象,学子与家长的不确定感与混乱感加重。
而在新课纲方面,因教育部违法聘用课审会分组委员,导致新课纲被迫延宕上路,进而严重压缩教科书编纂与审查时间。原先需耗时两年的编辑时间,如今教育部却将所有过程压缩于半年内完成,至今却仍有诸多领域教科书尚未公告。
国教院是否能兑现教科书「如期如质」的保证,仍备受质疑。另外教师法的修订造成家长与教师的对立,形成家长忧心、教师灰心,如此相互不信任的校园环境,又如何能养成积极与开阔心胸的学子。
综言之,在蔡政府执政三年来,不仅未见教育发挥导引社会向上发展的「导进」力量,教育本身反因政治介入、意识形态捆绑与配套缺乏,沦为社会争议与混乱之源,学生、家长与教育现场亦混乱且无所适从。
期许在未来,「政府」能扮演教育的真正后盾与推手,支援整体教育发展所需之能量,也能将孩子与国家带向更具竞争力、更有希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