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发声:大规模医疗设备更新,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武瑛港 实习生马瑜欣 北京报道

近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朱冰透露,商务部将修订发布《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意在引导更多优质外资进入资本市场进行长期投资。

其中医药属于引入优质外资的重要领域,从医疗器械领域来看,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强调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装备和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更新改造。

2024年7月17日,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专场解读外资企业圆桌会上,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表示,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开放,优化营商环境,一视同仁支持内外资企业参与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以及相关政府采购和项目投资等,希望外资企业把握机遇,深耕中国市场,加大在华投入。

此前,在6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曾提出,要优化政策实施,一视同仁支持内外资企业参与大规模设备更新、政府采购和投资等。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毛振华指出,在中国亟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背景下,外资依然能够带来技术、管理以及商业模式等领域的“外溢效应”和“鲶鱼效应”。

外资品牌重要性

目前外资品牌在医疗器械领域占据了重要市场。

从国际市场来看,根据招商银行研究院分析,全球医学影像设备市场格局较为稳定,呈现西门子、飞利浦以及GE(GPS)三巨头垄断的局面,2022年三巨头合计市场份额超过65%。GPS三家公司是全球医学影像设备行业的先行者,海内外医学影像设备市场(尤其是高端医学影像设备)近年来由GPS三家公司所主导。

YOLE Development 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影像设备市场中,西门子市场份额占比为28.75%,GE医疗市场份额占比为22.95%,飞利浦医疗市场份额占比为16.5%,GPS三家公司合计份额共计超65%,较后续公司有显著份额差距,为第一梯队龙头。

从国内市场来看,以DSA领域为例,据MDBIDS统计,2023年1月-2023年12月,共收集1319条血管造影X射线机(DSA)中标数据,涉及761家采购单位、20个品牌商和652家经销商,其中品牌销售额占比排行榜TOP5分别是:飞利浦、西门子医疗、通用电气、东软医疗、万东。作为外资品牌的飞利浦、西门子医疗、通用电气的销售额占比分别为44.32%、32.29%、14.71%。

一位临床专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在医疗领域内,其实企业为临床医生所提供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是造就目前医学界名副其实的大专家的重要因素,“这是没有办法否认的,其中外资企业就提供了大量的培训学习机会。”

毛振华同样认为,引进外资并不仅仅是引入了资本,更重要的是同时带来了技术、知识、人才、管理以及商业模式等层面的引入。

因此外资企业对国内医疗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在此之前,2023年08月13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从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等6个方面提出24条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稳外资政策措施,着力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

其中尤其提到加快生物医药领域外商投资项目落地投产,鼓励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在境内开展境外已上市细胞和基因治疗药品临床试验,优化已上市境外生产药品转移至境内生产的药品上市注册申请的申报程序等。

同时需要看到的是,国内医疗器械品牌同样在快速发展。

一位医疗器械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外资企业的技术其实对中国整个医药产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填补了很多研发空白,从整个医疗器械行业来看,虽然目前内资品牌还不能在所有领域完全实现国产升级,但正在研发和技术攻关方面加强投入,提高自主研发程度。

据了解,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已经在部分领域取得瞩目的进展,招商银行研究院分析,近年来伴随国产医疗设备整体研发水平提升,产品核心技术及零配件逐步攻克,国产影像设备品质和口碑逐步提升。同时在政府采购政策的加持下,国产影像设备对中高端市场的替代正逐步开展。

如国内联影医疗在MR、CT、PET-CT领域实现明显突破,2022年国内市场份额分别达到21.19%、19.95%、28.48%,均位列细分领域前三。同时影像设备龙头出海业务也快速增长,部分代表性国产影像设备公司2020、2021、2022年海外营业收入分别为11.0亿元、16.1亿元、23.0亿元,复合增速超过40%。

再比如在心脏瓣膜领域,曾有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虽然爱德华科学是全球TAVR老大,但是国内市场做得比较好的反而是三家国产企业——启明医疗、微创心通和沛嘉医疗。“国内企业已经通过自主研发发展起来了,产品整体挺好,而且市场拓展速度很快。”

推进本土化

在国家推动引导优质外资进入国内之时,其实行业在医疗设备采购方面仍有所讨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2024年7月10日-8月5日共27天内,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的医疗器械采购公开招标公告中,有部分公告明确指出“不允许进口”或拒绝采购进口设备,覆盖医疗器械类别包含手术动力装置、核酸蛋白检测仪、心电图机、监护仪等。

但是根据《政府采购信息》报道,其实政府采购并未禁止采购进口产品,但要按照主管部门论证审批、财政部门核准,并不得限制国内产品响应、成交。

而且虽然部分采购表示不接受进口产品,但最终中标仍是外资品牌。例如2024年4月9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了《宁波中基国际招标有限公司关于宁波市属医疗机构磁共振及CT等大型医疗设备联合采购项目的公开招标公告》,该项目总预算6700万元,采购2套3.0T核磁共振、2套64排及以上CT以及2套大孔径CT,均备注“不接受进口产品”。

但就其4月29日发布的该项目中标结果来看,中标设备品牌来自GE、飞利浦以及西门子,均为业内所熟知的外资品牌。两套3.0T核磁共振中标品牌为天津 GE,单套1750万元,两套64排及以上CT的中标品牌为苏州飞利浦,单套分别为398万元、408万元,2套大孔径的中标品牌为中国上海西门子,单套458万元。

此现象背后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国产标准似乎并没有明确的界定。2023年8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第六条要求“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明确‘中国境内生产’的具体标准”,也侧面印证了“境内生产”的标准似乎有所不明。

上海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大型医疗设备专业研究室主任杨煜曾介绍,医疗器械产品上市,须由企业向药监部门申报注册,获取注册证,注册证中包括注册地等信息。一件医疗器械若以中国境内某地作为注册地,申报一旦通过,即可被视为“国产产品”。

尽管“中国境内生产”的具体标准未公开,但不可否认的是,多家外资医疗器械企业均在不断推进本土化进程,例如西门子医疗的供应链本土化率已超过80%。

另外早在2021年10月13日,财政部就发布《关于在政府采购活动中落实平等对待内外资企业有关政策的通知》并明确指出:政府采购依法对内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包括提供的服务)平等对待。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不论其供应商是内资还是外资企业,均应依法保障其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权利。

上述业内人士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其实外企目前还是很重视中国医疗市场。根据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2023年2月22日发布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报告,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预计达9582亿元,近7年复合增速约17.5%,已成为除美国外的全球第二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