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錦囊/降低成本大作戰
开源与节流为企业经营的两大法宝,目前国内外财经环境诡谲多变,订单控制在客户的手上,开源取得不易;想要从收入面增加一块钱,假如毛利率设定20%,则必须创造五块钱营业额,才能从收入面赚一块钱,即使从收入面赚到一块钱,也因为景气衰退,客户票期拉长,很有可能发生呆帐的风险。
而节流掌握在自己手上,现在马上就可以开始做,节流最主要的方法即为降低成本与费用抑减,成本降低一块钱,利润马上反应增加一块钱。不过,企业降低成本是一个永无止尽的作战,关键在于分寸的拿捏。
例如一位作业员原本可以操作一台机器,若能增加为二台,便可提升产值,自然就不必增员;至于降低成本实施成果绩效显著者,公司可将降低成本的金额,拨出一定的成数,发给员工做绩效奖金,不仅可以提高员工薪水,公司也因成本有效降低,利润随之提高,双方互蒙其利。
台湾绝大部分的公司都会执行降成本行动,但是到了一定瓶颈之后,就不能往下再降低,主要原因乃是平时未从成本的结构面切入,大幅降低成本反而绩效不彰。
企业经营者须彻底了解业绩好坏的原因、持续业务发展、开发成功新产品之外,还要有降低成本计划。
四年前全球遭逢疫情的侵蚀,全球营运普遍不理想,产能极低,产量上不来,造成单位固定成本上升,利润下跌,想要维持原利润,若用增加销售量的手段来弥补。可能性不高,疫情拖得愈长,停工损失便愈大,体质较弱的业者,若撑不下去,就会宣告倒闭。
台湾大型企业都有实施降低成本,但绩效普遍不佳,主要原因是主办单位选错,目前降低成本工作都是由公司财会部门主办,殊不知成本虽在财会部门手里,但却无法提供主要绩效(KPI)指标,以致找不到解决之道;因此必须将自己晋升到管理会计,将成本与管理结合,只有具备「管理会计师」的身分才能担任降低成本召集人。
例如产品不良率很高,浪费成本,但财会部门所编制的损益表的销货成本内每月只有一个总金额,无从了解原因,必须先将产品不良率与上期比较,然后再往下展开每一个产品、每一个成本中心,甚至细微到那一班、那一机台去找原因,最后才能算出浪费成本有多少?想要找到最根源只有设计内部管理报表,才能找到问题位置,进而解决问题。
一般来说,降低成本是指降低产品总成本,一种全员活动,其范围包括降低成本(指降低料工费)、撙节开支(指降低办公间费用等)、杜绝浪费、减少损失。
此外,降低成本必要时还要投资更大的成本,例如为降低周边住家静音,可能整厂要更新静音设备,才能彻底解决环境纠纷,工厂才能持续经营下去。
降低成本阶段性目标达成,须继续再定第二、三阶段目标或更高目标,一直做到成本到「零」为止,例如,不良率由6%降至5%、4%、3%,一直到零;存货周转天数由60天降至50天、40天到零存货。总之,「降低成本」是一项企业平时就可以做,还要持续不断的做下去,一直做到成本最低为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