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研究结论 适用大陆新型举国体制吗?
图/freepik
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由艾塞默鲁(Daron Acemoglu)、强生(Simon Johnson)与罗宾森( James A. Robinson)共同赢得。他们的研究重点在于被殖民的国家在摆脱殖民统治之后,如何形成自己的新政体,而该政体又如何在诸如财产权的保护,或政治决策上进一步地影响其本身的经济发展。
依《中国时报》报导:「艾塞默鲁得知获奖后受访表示:『从广义上讲,我们的研究结论肯定民主……但民主不是万能药,引入与推行民主非常困难。』他也认为,『威权成长往往更加不稳定,而且通常不会带来快速且原发的创新』。另他说:『中国大陆是一个变数,因为他们总是在某些领域,比如人工智慧上投入大量资金和其他资源。但我认为,基于种种原因,他们也没有办法长期保持活力持续创新,还是会遇到发展瓶颈期。』」
■大陆「文官独裁」,核心价值首重「富强」,成果可观
对于上述的评论,吾人认为在研究上其针对前殖民国家的研究成果是否能推论中国的经济发展,应有其局限性,此乃因中国自古以来如毛泽东所说「百代都行秦政法」,自秦灭六国之后,除大家所熟知的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外,秦始皇也首先开创郡县制,由中央派官至各省、县直接主政治理,此一制度自秦以降,一直沿用到现今的中国大陆,如此一来,不但能贯彻中央的政策与指令,也能有效地摆脱地方派系的控制与分赃,是个行之千年的有效政体。
相对于许多施行民主制的前殖民地国家,的确如上述得奖人所述,「民主不是万能药,引入与推行民主非常困难」,而民主也必影响其经济发展及繁荣。如今,印度没有一条相通的跨省高速公路(美国也没有高铁),其道理就在于此。
大陆自邓小平推动改革开放,而习近平更进一步推动「新型举国体制」以来,即推动「文官独裁」体制朝此方向迈进。另现今在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列出的12个核心价值中,「富强」列居首位,故吾人以为,在「新型举国体制」下,它是以「富强」为国家首要的战略目标,而其他11个核心价值,有些是战术性,如敬业、法治、爱国,而有些则是宣示性,如平等、民主与自由。
当中共以「富强」为最高施政目标时,由中央到地方全方位的「文官独裁」一体贯彻下,中国不论是在产业的建立上、在高科技的发展上、在人才的教育上、在高等教育的提升上都已有十分可观的成果,这种情形与三位学者有关经济繁荣的论述相近。
现今中国的制造业是全球产业体系唯一且最完整的国家,其产值占全球35%,世界第一,而其产值也是现今美国(12%)近3倍大,日本(6%)的近6倍大,德国(4%)近9倍大,也远大于美国与欧盟的加总。当美国及欧盟国家指责中国出现「产能过剩」时,恰可对照出中国在经济建设上的成果。
■新质生产力政策带动创新,诺奖得主的质疑论待商榷
另是否真如艾塞默鲁所说,中国在创新上将会发生不能持续的问题?吾人以为证诸目前所知,中国在高阶工程人才的体量居世界之首,再者如STEM教育表现、顶尖学术期刊发表、世界顶尖高校排名及新近「新型举国体制」下新推出的「新质生产力」政策来看,迄今尚无足够理由能支持此一推论。
最后,有关所得分配问题,资料显示,中国大陆在「精准扶贫」上已有具体成果值得肯定,惟其「共同富裕」在当前通缩下其成果仍待努力,惟相对于许多发展中,或已开发国家来说,此一政策目标的提出诚相对醒目也。
现今中国大陆「新举国体制」下其对经济繁荣之促进有多大成效?它与诺贝尔经济学得主的学说又有多远的距离?究竟是在通膨或通缩下较适合大力推动「共同富裕」当是个可持续追踪与探讨的好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