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中国大陆会重演「日本失落」?

解封后中国的经济成长虽然不差,但出口恶化,房地产泡沫也日趋严重。图/中新社

在新冠肺炎的肆虐下,中国大陆于2020到2022年间进行封城,直到2023年年初意外解封,解封后中国的经济成长虽然不差,但出口恶化,房地产泡沫也日趋严重。

若干房产企业例如恒大、碧桂园等集团纷纷出现爆雷、债券利息缴不出的困境。三、四线城市烂尾楼频传、房地产成交量少、有行无市,一、二线城市虽然受到中央政策的监控,但仍卖压涌现。同时,房地产泡沫波及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批地收入骤降,破产或债务攀升,也使地方建设、政府基本开销窘困。

在出口方面,面临全球经济表现不佳的压力,过去中国以出口、房地产、基础建设驱动的成长模式无以为继。出口下滑、青年失业率暴增、外人投资大减、房产泡沫阴影挥之不去。凡此种种,皆与日本泡沫经济时代后期的情况相似,到底中国大陆会不会和日本经济一样,陷入失落的30年呢?值得我们审慎观察。

■是否像日本陷入长期通缩

仍有待观察

日本在1990年代的泡沫经济后期,出于物价持续下滑的通缩现象,目前中国大陆也有物价下跌的现象,不过,处于初步阶段,是否确定陷入通缩仍须更长时间观察。其次,日本在泡沫经济时期,房地产占GDP达20%,中国以房地产驱动、不计代价的成长模式,房地产价值甚至达GDP的25%。再者,由于利率低,两国都有货币政策失灵,落入凯因斯流动陷阱的困境。

虽然中日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少本质上的差异。第一,人口老化问题,日本在1990年代,尚未面临人口老化问题,但中国人口结构现已开始老化、逐渐丧失人口红利,或可借镜日本经验,调整政策的时程及方案大小。第二,日本社会同质性高,在同侪压力下,比较容易共体时艰、承担经济的下滑。中国大陆能否形成社会共识对抗经济的下滑,也值得观察。

■大陆当局决策速度快,

救市工具多

第三,日本经济下滑,政府不断提出振兴经济方案,但即使抢救也救不起来的僵尸企业众多,致民众对政府失去信心,投资、消费也失去信心。第四,日本为民主体制,决策比较慢,反之,中国属于中央集权的体制,决策工具比较多。只要政府明智、当机立断效果会比较好。此外,中国大陆政策工具比较多,例如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中央发行公债或利用外汇存底抵押拯救房地企业,再收归国有等政策。不过,中央集权有效率高、决策快的优点,但也可能因为决策错误,反而跌入更深的深渊,也值得正视。

至于文献对中国大陆是否陷入「日本失落30年」困境的看法?目前学者专家各有立场,西方的专家比较倾向于唱衰中国,例如,有人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曼的看法,他分析说,中国不只会陷入日本的困境,而且会更惨。不过,我们认为西方学者专家并不十分了解共产制度的运作,单凭西方、资本主义观点判断可能失之偏颇。

■西方唱衰论不可尽信,

结构转型要行稳致远

只要中国政府有企图心、有执行效率、有决心、不要走错路,而且有日本经验的借镜,可以缩短失落年限。当然不能拖太久、要果断,否则会产生外部性、骨牌效应,当然也要避免官商勾结将资源投入僵尸企业。同时,多多纳入专家学者的意见、凝聚共识,否则,一言堂的结果,很可能在资源的全力投入下,走错了方向,反而造成资源的错误配置,对经济带来更不利的影响。

两个重中之重中的课题,包括房地产泡沫的解决、地方政府债务的处理,再辅以宏观调控的财政、货币政策,才能恢复企业、民众投资与消费信心。

不过,欲克服中所得国家陷阱,中国大陆仍面临相当的制约。它虽然可以从产业升级、扩大内需两个层面进行。但这二大路线中,它又面临以下难题:其一,技术升级转型。目前中国技术密集产业产值占中国GDP的比重只有10%左右,在升息转型过程中又面临美中科技战的卡脖子、技术管制;其二,扩大内需。但当前鼓励民间消费、扩大内需又面临房地产泡沫、财富效果缩水,使扩大内需的效果打了不少折扣。

因此,中国大陆虽然可以避免陷入日本失落30年的困境,但结构转型的困难,势将使中国未来十年面临中低度成长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