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行农法才是食安关键!

▲绝大多数农户依然采用惯行农法,这也是消费者日常购买蔬果的主要来源,却不见政府有效管理,食安漏洞难以防堵。(图/视觉中国CFP授权提供/示意图

文/李武忠

蔡政府上任以来积极推动有机农业,不仅通过「有机农业促进法」草案,还透过「友善环境耕作补贴」(包括生态补贴及减损补贴),鼓励农民转向友善与有机栽培,希望在年底能够将国内有机及友善耕作面积从目前的七千多公顷冲上一万公顷的目标,有机农业似乎成为蔡政府擘建台湾农业未来的愿景

暂且不论计划推动可能遭遇的诸多问题,即使四年后一如政府预期将有机农业的面积冲到1万5千公顷,也只达到全台耕地面积的2%,届时台湾绝大部分农户还是采用惯行农法,也是消费者日常购买蔬果的主要来源,如何让惯行农法在农药化肥化学物质等使用上,能符合消费者食用安全,依旧无解。

事实上这些年农政机关施政重心放在有「亮点」的产销履历和有机耕作,也投入相当庞大的经费人力,但是目前市售农产品绝大多数并未取得4章1Q(吉园圃标章、CAS有机农产品标章、CAS台湾优良农产品标章、产销履历认证标章以及台湾生产溯源QR Code)认证,这些农产品才是食安风险关键所在。遗憾的是由于这部分困难度高,无法展现施政「亮点」(如埋设下水管道),政治宣传效果低,往往不受到善于媒体操作的政治人物青睐。长期以来,无论中央或地方政府对于这部分的着力不深,也没有提出有效的改善方案,却偏重在对环境友善,未使用农药的有机农业,才会让国内食安问题持续发生,民众怨声载道,政府施政明显画错重点。

透过政府强力宣导,为了全家人健康,已有越来越多人选择购买价格较高的有机食品市面上也才会有假的有机食品出现。但是国内大多数家庭受到经济条件限制,无法长期食用有机食品(每星期一两餐有机无实质意义),尤其日益增多的外食族群更是没得选择。绝大多数民众希望他们从市面上所购买的食物至少能确保食用安全,至于外观美味口感营养等,基于一分钱一分货恐无法强求。因此确保所有上市食品都符合食用安全才是政府首要解决食安问题所在,毕竟免于食安恐惧是基本人权,政府并未针对惯行农法提出具体的食安辅导方案非转型

至于有机农业因兼具生态永续和食用安全特色,值得鼓励,但是需要理念与时间的淬练,不能硬性而为,更不能为冲政绩而开巧门,反而让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认证失去信心,让真正辛苦耕耘的有机农户受到波及。政府想把关好食安,除了推广有机农业外,更重要的是如何解决惯行农业带来的食安风险,否则再多的有机,民众依旧食不安心,真正的食安需要的是行动,不是口号

好文推荐

解除渔业黄牌警告 政府需做更多!

别再盲目放流(放生)鱼苗

「有机」是台湾农业的未来吗?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88论坛粉丝团按个赞!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士经济系教授。本报有删修权。本文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