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痛苦的意義:從榮格的「共時性」理論 看為何夢到飛機失事會成真

示意图/ingimage

意义的来源

对许多人而言,他们的意义感来自于友谊,来自适合自己能力和增强身份认同的工作,来自于业余爱好,来自于家庭,来自致力一生的事业。对有些人来说,意义是由所得、地位、权力或金钱所赋予的,因为这些东西可以支撑他们脆弱的自体感。对其他人来说,意义来自于我们有真正的重要的事情要做,有一些重要的工作、有一些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的人、有一些存在的理由,而不是平庸地过着虚度光阴的生活。人们可能会发现痛苦使他们能够帮助那些有类似困难的人,就好像痛苦创造了一个内部空间,可以容纳别人的痛苦。利他主义行为,如德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的行为,似乎总有内在的意义(关于利他主义的进一步讨论,见第五章)。

某次深深触动的体验可以赋予人意义,比如强有力的梦、艺术的体验,或者神圣或超个人的体验,如濒死体验等,这些体验使人们意识到自己生命的目的。痛苦可以使一向非常理性的人对灵性体验的现实更加开放。恩典(grace)之下,受苦者可能经历超个人的心灵体验,比如超自然的梦或幻象,这种体验可能是非常正统的神圣表现,也可能很独特,需要透过情感特征来识别(Corbett,1997)。与超个人维度的连结,似乎可以自动地赋予意义感,我们感觉自己是某个整体的一部分,感觉幕后有个超然的秩序在运作,感觉生命有自己的模式;我们并非孤立的意识。有时,意义就像启示一样自发地出现,一种让人绝对信服的内在认识。我们无法确定,在痛苦之中发现的意义是否来自灵性之源,或者只是受苦的人们面对痛苦的一种应对方式。

无神论心理治疗师也许会认为,在宗教或灵性的情境中寻找意义纯粹是防御性。因此,这类心理治疗师在与宗教人士工作时,必须要尊重他们、谨慎与尊重。

有一类重要的意义可以透过共时性事件而发现。荣格将这种现象描述为共时性(synchronicity),即当内在的心理状态与外在的事件有意义地吻合时,例如,我们梦到飞机失事,而真的有飞机在我们做梦的时候失事。心理状态和物理事件并不互相影响,但内在和外在的事件却为共同的意义所联系。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共时性事件的意义是否纯粹源自于主观?荣格(CW8, para. 915)的立场是,除了主观意义之外,在这种事件中还有一层客观或固有的意义,一种先验的、不受人控制的意义,我们能发现这类事件,是因为这类事件有超个人的背景。从因果来解释事件往往是不足的,或者会陷入无穷循环之中。荣格希望我们思考的是目的论的重要性,或者说事件的未来目标是什么。共时性事件常常带给我们的印象是,有些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真的发生了,而且不可能是偶然发生的,一定是因为我们生活中更大的背景过程所导致,就好像这件事情「注定要发生」。共时性的体验和宿命决定一切的感觉,两者之间显然有着某种联系。

图为《受苦的灵魂:从深度心理学看痛苦的经验与转化》书封。心灵工坊提供

这样的情况下,关于「转捩点」的文献就很值得关注。转捩点指的是在某个时刻突然发生了无法控制的、改变生活的事件(McAdams等人,2001)。这种事件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转捩点通常是共时性的事件,可能会带来「反事实思考」(counterfactual reection),即如果事件没有发生,可能会怎样(Kray等人,2013)。这样的事件可能会让我们觉得生活充满意义,仿佛它是我们的命运。这件事也许会成为我们生命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们个人神话的一部分,为生活赋予意义。

※本文为心灵工坊出版的《受苦的灵魂:从深度心理学看痛苦的经验与转化》,未经同意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