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合作对日抗战纪实——民族抗战正式爆发(一)

编者按:《共赴国难ˍˍ国共合作抗战纪实》一书由孙继业孙志华着,思行文化出版,以详实史料再现了八年抗战期间,国共两党为了一致对外对日抗战,携手合作的民族悲壮历史

山雨欲来风满楼,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已箭在弦上。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加紧了对华侵略的步伐发动全面战争的准备。1937年7月7日,又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正式爆发。

自明治维新之后,日本逐渐走上了对外扩张的帝国主义道路,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1895年,通过甲午战争,割占台湾及澎湖列岛;其后,伙同八国联军入侵,取得了在北京天津的驻兵权;1955年,通过日俄战争,强占旅顺、大连;1914年,出兵山东,强占胶州湾胶济铁路。

日本阴谋侵华策略

1927年6月,日本外务省召开东方会议,秘密制订《对华政策纲要》。田中义一首相根据会议内容起草了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公然声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1931年九月,日本关东军策画柳条湖事件,以此为借口发动「九一八」事变,强行占领东三省,扶植废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1933年1月,日军又策画了「长城事变」,侵占热河。然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阴谋策动冀、鲁、晋、绥、察等「华北五省自治」。

1935年九月,日本冈田内阁通过了「实行华北自治」的决议。关东军司令部随即派「九一八」事变的策画者奉天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到天津,加紧策动华北自治。土肥原以最后通牒的方式限令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第29军军长宋哲元在11月20日前宣布自治,否则日本将进攻河北、山东,遭到国民政府和宋哲元的拒绝。「华北自治」阴谋失败后,日本决定用武力攫取华北,加紧了发动全面战争的准备。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国内军国主义甚嚣尘上,内阁政权更迭频繁。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利用暗杀、政变等恐怖手段,先后刺杀了首相犬养毅、藏相高桥是清、内大臣斋藤实等大臣,结束了日本历史上的政党内阁,逐步建立了法西斯统治的军部独裁政权

1936年6月,广田宏毅内阁上台,日本开始全面军国主义化。裕仁天皇很快批准了新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公然宣称要实现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最后称霸世界的野心。8月7日,日本5相会议通过了《国策基准》,规画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待机南进战略方案,并制定了1937年侵华计划。决定增加3个师团进行华北作战,将对华作战兵力增加到14个师团。并与德国、义大利等法西斯政权结成了军事战略同盟。

为适应侵华战争的需要,日本军国主义者开始了疯狂地扩军备战。「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总兵力只有23万人,到1936年则剧增到56万人,超过英、美、义,跃居列强第3位。在1936年8月制定的《国策大纲》中确定大量增加军事工业投资,把「扩充国防军备」摆在首位。

1937年军事工业投资达22.3亿元,比1936年增加了2.2倍,占当年工业投资总额的61%,军费预算达14.1亿日元,占国家总预算的47%。武器装备的生产能力达到了年产世界性能最好的战斗机1580架、坦克330辆的水准。拥有各式舰艇285艘,其中航空母舰4艘、水上机母舰2艘、潜水母舰5艘,另外还有2艘航母正在建造之中。海军实力仅次于英、美,居世界第三位,已基本做好了发动全面战争的准备。

1936年6月,未经中国同意,日本擅自将在天津的驻屯军由2千1百人,增加到6千人。并先后制造两起「丰台事件」,抢占了战略要地丰台,切断了卢沟桥与南苑兵营之间的联系。

1937年6月,日本贵族院近卫议长出任首相组阁,一个由好战分子杉山元、米内光政和广田弘毅分别出任陆军大臣、海军大臣和外务大臣的法西斯政权建立了,日本战时体制正式形成,从而加速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步伐。

卢沟桥头神秘枪声

6月21日,日本中国驻屯军紧急成立临时作战科,并在平津近郊频繁进行军事演习。演习从白天发展到黑夜,从虚弹发展到实弹。特别是驻丰台的日军,经常荷枪实弹,在宛平县城附近举行以宛平县城为目标的演习,进行着临战前的准备。

山雨欲来风满楼,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已箭在弦上。卢沟桥头神秘的枪声,点燃了战争全面爆发的导火索。

卢沟桥,位于北京西南郊外的永定河上,全长266.5米,宽9.3米,为11孔联拱石桥。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西元1189年),至今已有8百余年的历史,以精美的狮雕和「卢沟晓月」闻名于世,是进出北京西南大门的重要门户。20世纪初,又在石桥的北面修建了铁路桥,成为扼守平汉铁路的一个咽喉要冲。卢沟桥东百余米,就是宛平县城,城墙高大坚固,自明代以来就是拱卫京师的军事重镇,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