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计划争议 前后任农业部长互杠
前农业部长陈吉仲日前建议,国土计划若配套未到位,2025年不宜上路;农业部长陈骏季(见图)14日表示,国土计划与农业部的配套并非对价关系。(本报资料照片)
近日有多个地方政府呼吁国土计划应延迟上路,前农业部长陈吉仲近日投书指出,若配套措施未先执行到位,建议国土计划2025年不宜上路,农业部长陈骏季14日受访时表示,国土计划与农业部的配套并非对价关系,并非要辅导措施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实施国土计划。
据了解,依照《国土计划法》第45条,在县市国土计划2021年公告实施后4年,2025年应公告实施「县市国土功能分区」,象征新的国土管理制度正式上路。
陈吉仲指出,现有的国土计划、功能分区图执行情形,若以农业部门角度来分析,具有4大层面的问题,包括造成《国土计划法》立法宗旨无法达成、粮食安全风险更高、农地品质下降、农业永续发展受到影响。就农业部门角度,农业基础建设等配套措施需要先执行到位,才能让国土计划上路,否则难以对在这一块土地奉献的农民交代,也无法达到台湾农业的永续。
陈骏季表示,国土计划为上位规画,并有维护国家整体环境、自然资源永续等面向,与农业部的辅导措施绝对不是对价关系,目前仍有部分县市政府未送出国土计划功能分区图,将持续沟通。
如云林县争取每公顷农地每年基本补偿40万,陈骏季说,部分地方政府过度解读农地价值,甚至与都市建地比拟,恐怕丧失农地核心精神,毕竟农民在乎的是良好的耕种环境。
陈吉仲提及,应从现行可请领农业绿色环境给付的近30万公顷农地,扩充到所有农业发展地区的农地,让被画为农业发展地区的农民每年皆有一笔金额奖励。陈骏季则说,无论国土计划如期实施或是延后实施,都不会影响到农业部的奖励措施,未来会设计如环境奖励给付,来支持台湾农业永续发展,也不再会有基期年的概念。意谓未来对地绿色给付等补助可望扩及至所有农地。
「国土计划应先上路」,前环保署副署长、环境律师詹顺贵则认为,没有县市愿意当「农业大县」,大家都抢着当工商大县,如果不上路则宝贵的农地会不断被地方政府变更为建地等,丧失农耕功能,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会让农地无止尽的变更为建地,且《国土计划法》已经修法1次展延3年,呼吁应先上路,至于若要变更细部规画,则可以透过每5年一次的通盘检讨来变更。